【劍道】台灣劍道館拍攝「開箱文」 科普劍道知識
最近流行的「開箱文」,主要是各行各業的從業員以類似模型開箱文的陳列形式,把從業員和行業相關工作用具鱗次櫛比的陳列開來。最近「開箱文」也出現了武術版,台灣的東武劍道(DONG WU DOJO)於Facebook中也製作了劍道版的開箱文,得悉《武備志》希望使用他們的照片,還悉心為讀者再補製一幅解說文,以為各位科普一下劍道用具知識。
【本文所用圖片已獲台灣東武劍道(DONG WU DOJO)授權使用】
用品解說由右到左開始(解說部份由《武備志》編輯加上):
1.太鼓與鼓棍
解說:日本傳統樂器,在很多傳統節慶或劍道比賽、表演中會配以太鼓奏樂。
2.兩件劍道館紀念衫
解說:劍道館自家品牌衣服。
3.右下是劍道小勇士與劍道美少女
解說:劍道是老少咸宜的武術運動,當然適合小孩和女學員參與。
4.上右是劍道服飾行李袋
解說:劍道的護甲配件甚多,劍士使用時以行李袋運送護甲及其他用具。
5.甲手,護腳,護膝,護手保護帶、名牌帶,甲手,護面下額止汗袋,最下方是服飾行李箱
解說:用來保護劍士四肢的護具或吸汗用品,圖中KOTE即「籠手」,類比如拳擊「拳套」但設計上用來持木/竹刀。
6.中間是盔面,冑胴,垂帶,各兩套
MEN:面部
DO:胴
TARE:腰垂
解說:「面」的正面是由金屬條(面橫金和面縱金)制成,成人的面橫金是14條,而小童是13條。金屬外框負責保護前額至下顎的地方。而正面金屬架下方,有一塊下垂的墊片稱為「突垂」,保護習劍者的喉部。此外,金屬框架的左右各有兩塊長度及肩的大墊片,稱為「面垂」,保護習劍者側面和頭頂。而「面」並沒有任何墊片保護頭部後方。帶上「面」後,後方的「面紐」不可長於40厘米。
「胴」由上部的「胴胸」和下部的「胴台」組成。前者主要作裝飾用,以皮革、竹片、碳纖維或紙纖維制成,甚至加上刺繡;後者是為得分部位,固以竹片為底座,外面覆以生漆,保護習劍者軀幹。順帶一提,在「胴」的後方有一個小皮環,可以讓所有護具「合體」,札在一起。舊時的劍道道場,會把一個個「護具束」掛在天花上,讓風從風窗吹乾沾滿汗水的護具。
「腰垂」主要由五塊墊片提供保護正面,包括三塊「大垂」和兩塊「小垂」。「腰垂」除了保護功能外,還標示著選手的身份象徵,掛著寫了劍士名字的「名字袋」。
7.左上是盔甲頭巾、劍道小物、飾品
解說:頭巾用於固定頭髮和防止汗水流入眼中
8.左下是木刀小刀、竹劍小刀、木刀大刀與太刀、38號女用竹刀及39號男用竹刀、接著就是4組竹劍袋
解說:劍道常用刀具,竹刀日本劍道練習器具,相傳由安土桃山時代新陰流祖師上泉信綱發明的「袋竹刀」。一般竹刀由4片竹片組合,38寸為女用刀、39寸為男用刀,平時要注意保養,不可用有破損竹刀。
希望有更多不同武術武館製作科普開箱文,加深大家對相關武術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