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與居合道不同 可使用竹刀對打
劍道一向予外界一種充滿文化色彩的感覺,在莊嚴的道場裡,劍士穿着密封而厚重的劍道服和面罩,赤著腳,在木地板上滑動來回出擊,看似激烈又帶靜謐沉穩之感。又有很多人對劍道產生誤解,使其和居合道混淆,以為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劍士持真刀劈斬筒竹的就是劍道。事實上劍道是使用竹刀的,使用真刀的是居合道,兩者同樣是流傳自日本的古劍術,居合道講求拔刀出鞘、揮刀和收刀的動作,劍道以對打招式為主。今天【武備志】就略作介紹解開大家對劍道的疑團。
由於使用真刀對練危險性極高,即使是初學者也有可能使對手身體造成嚴重傷害,於是到安土桃山時代(1568 - 1603),新陰流祖師上泉信綱就發明了「袋竹刀」。「袋竹刀」的造法是把竹子剖成細條,再把數十條細條用軟皮在頭尾束起,利用細竹條之間的空隙和彈性大大削減了攻擊時造成的痛楚和力度,後來再經改良,使得劍道在日本普及盛行。現代的竹刀由四片長竹片組成,刀尖的「先革」部份由皮套和橡皮套住,以確保刀尖的安全性;由刀尖起的四分一位置有一個用皮革打成的中結,這竹刀前端的部份就是有效擊打的位置;到刀柄部份就用一個白色長皮套包覆住,再裝上「鍔」,即刀身與刀柄間的銅片或木片;而竹刀重量是一般武士刀的三分之一。
在裝備方面,劍道服大部份以深藍色為主,穿在上半身的叫上衣(或稽古著),下半身的叫袴。劍道中的面罩叫「面」,由金屬架、皮革和厚布料造成,除了頭部,胸腹部、前臂、手、腰、下半身都有相應的護具,分別是「胴」、「小手」、「垂」。
劍道十分注重禮儀,在比賽或是對練開始之前,雙方劍士要進行「蹲踞」,這與相撲中的蹲踞相似,劍士先握刀微微向對手鞠躬,然後作出象徵性的拔刀動作,再行蹲踞禮,比賽或對練結束後也要做相同行禮動作,拔刀動作則換為收刀動作。
作完行禮動作,劍士會擺起手式,即「構」,是對戰前握刀的姿勢。一般最常用的是「中段構」(又「中手」),刀尖指向對手面部或喉嚨,是可攻可守的架式。另外還有以攻擊為主的「上段構」(又「上手」),以及「下手」、「脅構」、「八相」等。劍道亦十分注重步法,踏步的姿勢正確與否對發力和集中力有很關鍵的影響,最基本及常用的步法是「送足」,以左右腳分別交替推動滑行。此外還有「步足」、「摺足」、「繼足」、「開足」。
劍道講求「氣」、「劍」、「體」一致,進行攻擊時,劍士要同時叫喊出相應的攻擊部位名稱,例如攻擊面部時要喊「めん」(Men),攻擊腰部時要喊「どう」(Dou),攻擊手部時要喊「こて」(Kote),攻擊喉部時要喊「つき」(Tsuki),此叫喊稱為「氣合」,一方面是劍道中作有效攻擊的條件,一方面是表現出劍士的氣勢,更重要的是運用丹田運氣幫助調整呼吸和身體狀態,作出有力的擊打。
劍道的招式有分先攻招式(Shikake-waza,日文為「仕掛け」)和因應招式(Oji -waza,又稱應用招式,日文為「應じ技」)。先攻招式以自身的動作為基礎及出發點,先發制人或看到空隙伺機而入的進攻技術,例如「撥擊技」(Harai-waza)指把對方的刀撥開到外側或內側再打擊。因應招式是順應著對手的出擊的力量和速度,先防守或瞬間作出反擊的技術,例如有「擦擊技」(Ssuriage-Waza,又稱格擊招式),此招是藉著對方出擊的方向和力量,在劍的右側或左側作出弧形的磨擦,將對手來勢洶洶的劍擦開,再順勢作出反擊。
劍道不只是一種單純的運動,其對個人的修養及心性有相當的要求。「道」除了是指內在的心態和各種禮儀外,還蘊含劍道文化中非常強調的「初心」,「初心」在日語中意指最初的目標。由於劍道的升段進程十分漫長,要達較高的段位需要多年的苦練,當中要克服時間的考驗和對劍的恐懼,因此「毋忘初心」至關重要。如何在漫長的修煉過程中如何保持「初心」,有堅定的意志又不迷失方向,是現代都市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