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Steam上的邵氏風遊戲 少林高僧大戰武當白眉道人!
港式武打電影乃無數人的集體回憶,不獨香港,連帶歐美、非洲各地都有一大批影迷。有獨立遊戲製作人,便創作了一套名為《Shaolin vs Wutang:Eastern Heroes》的Steam Game。將上世紀武打片的「刻板印象」發揮得淋漓盡致,並完成了很多人的兒時夢想:李小龍對黃師傅;葉問對蘇乞兒!
▍為港式武打片所寫的情書
《Shaolin vs Wutang》乃獨立遊戲製作人Jae Lee的作品,他在Steam的簡介裡開宗明義寫道,這部遊戲「是一封送給七八十年代功夫電影的情書」(a real love letter to classic 70's and 80's Kung Fu cinema)。他希望能每個喜歡港式武打片的影迷,都能夠感受到當中的懷舊情意。
因此,整個遊戲都布滿了各種「致敬位」。由角色形象到場景設計,處處都流露著濃厚的「港產味道」。例如在人物選單中,就有一個名曰「Armor of God」的角色,明顯是要戲仿羅莽師傅的經典電影《金臂童》(The Kid with the Golden Arm)。而有些角色則直接以武技命名,例如「醉拳」(Drunken Fist)、「鷹爪拳」(Eagle Claw)等。配合他們的造型外表,玩家很快就能認出,他們就是《醉拳》系列中的成龍和《蛇形刁手》裡的黃正利:
【點擊圖片觀看資料】
而一些港產片常見的人物設定,如白眉道人(White Brown)、朝廷鷹犬(Mantis)、白蓮教主(8 diagrams Fist)等,亦有在遊戲中出現。至於那些蜚聲國際的武打巨星,如李小龍、李連杰、劉家良師傅、甄子丹等,也各以自己的代表形象示人,實現「葉問」大戰「黃飛鴻」的夢想。不過,最令編輯J欣賞的是,本作連一些經典的配角也囊括其中,例如在《龍爭虎鬥》裡被石堅害死的黑人空手道家Jim Kelly,以及在歐美地區甚具知名度的楊斯(Bolo Yeung)等。 在場景設計方面,也可見到許多熟悉的地方,例如宗祠、火燒的寺院、鄉間的山林小道和破屋等等。連待機畫面也是模仿嘉和電影的開場方式,實在非常有心思。
【點擊圖片觀看資料】
▍「刻板」的格鬥方式
這種講究「致敬」的風格,亦影響了遊戲的格鬥模式。正如上文提到,每個角色都有自己一套專屬的武術動作,其內涵當然也是取材自不同的港產武打電影。因此,武打電影裡常見的「刻板印象」,就被一併承襲下來。例如使用螳螂拳的朝廷鷹犬,就永遠都要擺出「螳螂刁手」的架式,而擅長鶴拳的女俠,則必定要以鶴嘴進攻。在鏡頭色調的影響下,確實極具「邵氏電影」的味道:
此等誇張的格鬥招式,自然難以跟真實的武術技法相提並論。但其實在一些細微的地方,依然可以看到製作者對武術文化的用心。例如「李連杰」一角,其在遊戲中的名稱及武術風格,便為Wu Shu,即作為運動項目的「競技武術」,而不是常用的「Chinese Martial Art」(中國武術)。蓋因李連杰乃北京武術隊出身,他所研習的便為「競技武術」。製作組以Wu Shu作為「李連杰」的武打風格,其實是做足了研究工夫。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兵器。本作系統除了設有徒手格鬥之外,每個角色亦有專屬的兵器,而它們大多是真實存在,卻又比較少見的「奇門」武器。例如朝廷鷹犬所用的是草刈鐮刀(Kama)。而「楊斯」則是用「金棒」(Kanabo),一種類似於狼牙棒的日本武術兵器。另外亦有韓式合氣道專用的短木棒(Dan Bong)、日本鐵尺(Sai)、類似鐵蓮花的「鐵甲」(Tekko)、尼泊爾人的廓爾喀刀(Kukri)等。至於三節棍、月牙鏟、拐等港產片常見的中國兵器,當然也是「一應俱全」。
比較有趣的是「巴西戰舞」(Capoeira)一角,他所用的「兵器」Berimbau,其實是巴西當地的民間樂器,這是因為「巴西戰舞」對練時會奏樂,會用到此樂器,同時又能帶出角色的民族背景。跟「成龍」的酒壺及「袁小田」的紙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點擊圖片觀看資料】
▍向獨立遊戲製作人致敬
《Shaolin vs Wutang》早在三年前便已經推出了測試版,並在上年的7月26日正式登錄Steam。
雖然本作並非出自大廠的手筆,但其誠意及遊玩性卻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對香港地區的玩家尤有共鳴。各位如果想以遊戲的方式,重溫港產電影風光歲月,就萬勿錯這款《Shaolin vs Wutang:Eastern Heroes》,向獨立遊戲製作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