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習武系列:長者跆拳——讓被忽略的年紀愉快習武
說起長者武術,大家刻板印象一定是長者在公園耍太極的畫面。其實,只要有系統的訓練和針對長者需要設計課程,長者也可以嘗試更多不同類型武術。「全民習武系列」最後一章,我們為大家介紹「香港實用跆拳道協會」,一班長者在經過專業訓練和用心練習後,一樣可以考帶升級,學習這門年青人大熱的武術運動。
採訪:梁煒陽
攝影:李嘉譽
撰文:賴家俊
香港實用跆拳道協會會長陳碧就,前香港跆拳道代表隊教練。十多年前在一次赴韓國比賽中,零下兩三度下獲會場一班長者義工熱情款待,印象甚深。怎料在那天比賽中段表演,這班長者卻出來打跆拳,而且有板有眼,甚具功架,及後才知悉他們是退休後才學習跆拳。雖然長者的肢體動作幅度始終不及年青人,但那份專注、氣勢和連貫順暢的身手,傾力表演讓陳會長一見難忘,心想香港的長者大多都只能選擇習太極、八段錦等等,為何香港跆拳未有普及到長者?
於是,2009年陳會長在地方區議員協助下,開始設立實用跆拳協會,開辦義務長者跆拳班。遙想早年只有七位接近七十歲的女學員,大家稱他們為「七公主」,七公主與跆拳老師們走遍香港十九區表演。
段位制助長者確立目標
大約教授了兩年,陳會長引入分級制,把跆拳的十級制,按長者能力簡化為四級制,由基礎至最高段,分別為黃、綠、紅,黑。修改了跆拳課程,學員會打八個套拳,是在傳統套拳中抽取一些適合長者的簡化版套拳。而最重要的,是針對長者需要設計課程,將套路分件若干動作慢慢教,將體適能元素加入其中,目標是該長者透過學習跆拳加強肌力,並從中做帶氧運動。
「長者跆拳更加要注重安全,不能讓參加者受傷。為了讓學員能慢慢適應,協會先用大半年時間讓長者練好肌力,能練好平衡才針對學習踢腳。而且長者跆拳不設對打,只教套拳,由下而上,有規律逐步訓練,總之不離初衷:加強肌力,做帶氧運動。」陳會長表示。
協會除了開設長者跆拳外,還會開設不同年齡層跆拳班,並聘請現役或退休港隊成員出任全職教練,而為了讓教練有收入保障,由義務教育改為收費上堂,但為了惠澤長者,長者班學費特別只收一個月約200港元。而且課堂也針對長者作息時間,例如一周兩堂,均設於早上九至十點半時段,讓長者湊孫上學後,來這裡學習武術。而為了讓長者有機會展現學習成果,讓他們更有動力學習, 長者獲頒授黑帶會設新聞儀式,邀傳媒來訪,並與保良局合作,讓學員去不同地方或節目表演,讓更多人認識他們。
推動長者武術困難
推動長者學習武術,最困難的地方原來不是他們身體體能,反而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開辦跆拳長者武術時,曾落區觀察一些地區太極班的情況從中學師。有時長者間會為了一些很小事不滿大家,然後拒絕來上堂,這時我們做師傅便要開導他們,要讓他們明白來學習是求開心,放下大家對其他同學成見。其次,來學習的學員多數是女性,因為女性較主動學習,而男性自尊心較強,故亦較被動,要鼓勵他們只要肯好好學習,也會有好表演。」
陳會長表示,為了鼓勵長者學習,他們教學時不會硬灌輸知識給長者,而是靜待長者主動提問。例如要他們單腳提腿然後放低,做的過程他們會問這樣做有怎麼用?總之師傅在班中角色不是最大,透過習武讓大家有目標,有自信,讓這群被忽略的年齡層也能獲人關心。
說起困難,陳會長補充一點,是世俗人的眼光。
「我們不時遇過長者公開表演,台下有人揶揄質疑長者能力。更有甚者試過有學跆拳的觀眾,奚落長者黑帶能力。大家成見跆拳一定是要好劇烈運動,其實跆拳也有品勢比賽,長者經過訓練也可以打好一套拳。」
學員感謝教練包容
現年六十歲的強哥和七十五歲的卿姐是長者跆拳班的學員。強哥表示,在學習跆拳前他以為跆拳只是搏擊運動,但原來也適合他們這年紀。學習跆拳後身體體能有明顯改善,他也見過其他比他年長的學員體能逐漸進步,但他表示每星期只有一兩堂,課餘仍然要有恒心靠自己練習。而已習長者跆拳七年的卿姐剛剛做完手術,仍然繼續上堂,因為教練很懂得按他們的體能給予適當休息和訓練,子女也鼓勵她繼續學習,而有規律的上堂時間也讓他有恒心迫自己要上堂。兩位長者們均感謝教練包容﹐指他們經常忘記套拳,但教練仍然用心由頭教起。
《全民習武系列》已到最後一個報導。武術,對不同人不同年紀均有不同需求,它可以是成年人搏擊娛樂運動,亦可以是強身健體的運動。對一些團體而言,他們是幾代人薪火相傳的技藝,是該團體凝聚的瑰寶;對小孩來說,習武是讓他們學習紀律,切實明白遁序漸進的道理;對長者而言,這是他們退休晚年後另一個讓自己再有動力的目標,亦是讓他們強身健體的運動。總之,武術不分男女年齡,只要用心學習,求之得法,任何人都可以從中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