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博】全民習武系列:傷健人士武出平等路

【武博】全民習武系列:傷健人士武出平等路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輪椅武術-導師心聲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總共時間 0:00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 關閉字幕, 選擇

        在黃大仙一所擠擁的傷健人仕中心內,兩群人分別穿上道服,師範李安東和義工學員遊走於兩班人中,指導兩邊不同教學。

        「我們本來是在一所社區會堂內健全和傷健學員同場一齊練武。所謂一齊練武坦白說大部分時間不是一切互練,畢竟大家體質不一樣,但在一個會堂內,一邊學習跆拳道,一邊學習輪椅武術,兩群人一同集隊行禮,一齊為了努力而揮拳大喝,大家有相處空間。因為習武最重要是態度,大家互相認同,都視大家為師兄弟,做到傷健共融」

        輪椅武術

        李安東教練,習ITF跆拳已二十多年,教授跆拳道亦有十八年。2003年在一次韓國宗教聚會 ,見到一群人翻譯手語,受到感動,所以回港後萌生以傷健人仕為服務對象,讓他們也學武機會。而除了定期於星期二晚上開設輪椅武術班外,鄭教練也與一眾徒弟定期往幾間特殊學校教學,並開設工作坊讓公眾認識他們。

        所謂輪椅武術,並不是把李教練所學的跆拳道照直的移植過來,而是李教練和他部分跆拳學生最先坐在輪椅上,感受傷健人士視線水平和身體侷限,再因應要針對強化部分而所創新武術,是包含更多不同元素的武學系統,所以不以「傷殘武術」或「傷健武術」為命,並正命「輪椅武術」。

        而例如針對輪椅人仕缺乏腰力問題,李教練設計了一套可以保以該他們保持平衡,有效發力的揮打方法。學習時也會讓有能力的傷健學員學習跆拳,或讓健全學員坐著輪椅體會傷健同學如何學習。

        坐著發力對打並非易事(賴家俊 攝)

        場地所限,志氣未減

        與香港所有武術團體一樣,場地是最大問題。輪椅武術總會己九個月抽不到於旺角的社區會堂,而在黃大仙傷健中心分開兩班來上堂。

        李教練表示,他們面對的場地限制更大。因為傷健學員來自香港各區,為了大家都能方便,所以只能選香港較中心位置旺角區,而且預約復康巴士有很大限制,只能安排到周二接送各位學員,所以只能限定租借周二場地,無法靈活改調其他日子。

        只是,這並未有影響李教練的決心。

        武術是要讓人發展,要不斷挫敗才有成就。
        李教練

        李教練坦言,曾遇過傷健學員對習武有質疑,但都會叫他們先去嘗試,鼓勵他們踏出第一步。其實每一個人都想做運動,傷健人士只是未找到適合運動,武術可以是其中一種選擇。

        而為了進一步讓傷健學員由受助者角色轉化為幫助人的角色,李教練會甄選有潛質學員擔任助教,例如學員阿升(黃旭升)和朱穎恩,便是他不可多得的助手,在李教練等從旁觀察下,讓這些傷健學員教導基礎及進階班,讓他們為社會、人生和自己武術經歷付出,學習薪火相傳。

        輪椅武術-學員心聲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總共時間 0:00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 關閉字幕, 選擇
              (左至右:黃旭升、李安東、朱穎恩)患有腦癎症的阿升和阿伯氏症的穎恩,在刻苦訓練下已晉升教練,成為李教練得力助手。阿升更打得一手好雙節棍,大家可以看看我們所附訪問短片。(賴家俊 攝)

              正如李教練所說,武術是要讓人發展,不論怎麼人,也應有學習武術的機會,同時透過這種運動,讓生活活得更好。

              輪椅武術希望把不能做到變成做到!但是否做得很好,這要靠徒弟們努力!
              李教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