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獅】香港真係容不下大球場? 足總繳械令人心淡

撰文:王若獅
出版:更新:

執筆之時,港足U23在香港大球場以4︰0掃走廣東,以歷來最大比數蟬聯省港盃。可是這份喜悅卻因為政府建議在啟德體育園落成後,將大球場改建成約8000座位的公眾運動場而變調。功臣梁諾恆稱「大球場是球員的夢想」,呼籲保留。其實,政府不將大球場拆掉起樓,已經要多謝你啦。只不過,香港人是否不配擁有多一個有規模的球場﹖

帶領港足在省港盃封王的教練郭嘉諾,形容大球場是香港足球的聖地,但名宿李健和就覺得旺角場的地位已超過大球場。到底香港足球的聖地是在大球場,還是旺角場,其實何須計較?兩個球場「性格」涇渭分明,旺角場代表的是最純粹的香港足球,是阿伯粗口橫飛踼人落看台的粗豪奔放,也是港足出賽紅旗高掛的亢奮。

而大球場代表的,是港足摘下東亞運金牌的歷史一刻,是美斯梅開二度、是林嘉緯世界波射破曼聯、尼格度變泥格度、為睇巴治奧一票難求的墟冚。筆者永遠難忘當年在龍門後狂嗌舒夫真高及馬甸尼,以及南華那場滿座的亞協盃4強,我們如何全場一起「問候」球證。無論是旺角場那種草根的古早味,還是大球場那種米芝蓮盛宴,都是香港球迷的集體回憶,想像到有日睇波不再行上加路連山,總覺若有所失。

郭嘉諾指,香港隊在省港盃證明了,主場亦可踢出漂亮足球,希望未來有更多球迷入場支持。(袁志浩攝)

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以現時的球市,根本沒可能同時容納5萬人的啟德場、4萬人的大球場和6千多人的旺角場。大球場改建合理,但削至8000座位,又加上田徑賽道,卻將它的味道完全毁掉。由美斯入過波的地方,變成普通公眾運動場,實在讓人難受。有體記行家在專欄建議將大球場改建成容納2萬人的球場,附設香港足球博物館,小弟絕對贊成。有些比賽,例如港足、亞冠盃、賀歲盃及部分外隊賽,使用旺角場嫌太小,但在啟德場搞又太大,且場租成本太貴,2萬人左右的中型球場正好符合需求。

港隊今年以年輕陣容出戰省港盃,次回合反勝廣東奪冠。(梁鵬威攝)

保留大球場作足球用途,表面上會減弱啟德新球場的作用,令啟德場淪為大白象。但若向正面想,新球場何嘗不是香港開拓新市場的動機和籌碼?除了叫好叫座的國際七人欖球賽和英超亞洲盃,足總還可以爭取季前舉行的國際冠軍盃、近年搬到外地舉行的意大利超級盃等。參考外國大型球場的用途,足球、欖球加上演唱會,是否大白象端看管理者有冇心搞(賣個關子,下期詳談)。

省港盃次回合:香港以4︰0大勝廣東,鋒將安永佳先開紀錄。(梁鵬威攝)

筆者倒認為,刻下最需要重建的不是香港大球場,而是小西灣運動場。這個出名偏遠的球場,看台與草地隔着寛闊的跑道(練跑反而一流),然而沒有加高看台,令視野差勁。雖然容納逾萬人,卻大而無當。政府打大球場主意時,其實正是好時機全盤檢討香港的體育設施。至於足總火速贊成政府的改建計劃時,好像忘記了如何振興本地球市,令香港「食得落」3個球場才是天職。比起「閹割」大球場,主事者對這個球迷聖地的冷漠,更教人心淡。

文:王若獅

「體育像人生,是從無數挫折中振作,然後又跌低再爬起的無盡修煉。筆者喜歡說運動員的故事,發夢有朝一日香港人能真正欣賞體育。」

【註:文章不代表香港01立場;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