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場曾於90年代重建 音響效果差捱轟 「殺人球場」淪國際笑話

撰文:黃雅盈 陳晶琦
出版:更新:

身為現時全港最大型的多用途戶外康體場地的香港大球場,或即將面臨重建的命運。啟用超過60年的大球場,歷年來舉辦過多場體育盛事,甚至是演唱會等大型活動。不過,4年前英超勁旅來港獻技時,大球場的草地驚變泥沼,被譏為「殺人球場」、「香港大農場」,淪為國際笑話的同時,更揭示出康文署多年來管理不善,加上使用量持續低企,政府提出在啟德體育園落成後,展開大球場改建工程。
而隨着康文署向區議會提交文件,究竟大球場日後的發展又將是如何呢?

大球場的草地曾變成泥沼,隨後更淪為國際笑話。(Getty Image)

大球場音響效果差 草地歷年備受抨擊

於1955年啟用的大球場,開初只能容納2.8萬名觀眾;港英政府在1992年重建大球場,造價高逾10億元,當中8.5億元由馬會支付,市政局則承擔1.7億元;兩年後,大球場重開,樂壇「校長」譚詠麟曾舉行演唱會,但歌唱聲浪被附近居民投訴,音響器材要收細音量,淪為「細細聲演唱會」,即使後來政府斥資過千萬改善音響系統,不過大球場的音響水準一直備受批評。

但最為人詬病的,始終是大球場的草地質素。大球場重建後,政府批出10年合約予英國管理公司溫布萊;但在1997年,市政局斥溫布萊公司管理不善、草地質素欠佳,爭議擾攘不休,結果翌年臨時市政局提前與溫布萊解約,以收回管理權、重鋪草地,更跟該公司對簿公堂,最終高等法院判政府敗訴,需賠償超過2,185萬元。

可惜的是,溫布萊被炒後,大球場草地質素問題不但沒有解決,更是每況愈下。2013年,多隊英超勁旅來港獻技,適逢天氣欠佳、連日大雨,大球場的草地變成泥沼,時任曼城領隊柏歷堅尼就批評比賽猶如「泥漿球賽」,當時的熱刺主帥保亞斯更將大球場形容為「殺人球場」(Killer pitch),不少本地球迷也譏諷大球場形同「香港大農場」,大球場隨後淪為國際笑話。

尼格度在2013年於香港大球場「食泥」是英超挑戰盃的經典。(資料圖片)

草地專家小組主席轟康文署「爛泥扶唔上壁」

康文署在事後成立「大球場草地專家小組」,並以逾十萬元高薪聘請澳洲專家訓練職員保養草地;2015年與賽馬會合作,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斥資3,100萬元,全面剷走草皮及疏水系統重鋪;但在完成工程後一年,大球場再出現泥地鬆散的問題,部份位置更生出青苔,增加球員或會因而滑倒受傷的風險。

其後康文署被揭將受訓一年的大球場經理,調到屯門出任與草地管理無關的工作,變相白白浪費大球場員工的培訓成果,專家小組主席李賢祉憤而辭職,當時他更斥康文署「爛泥扶唔上壁」。

+3

康文署:兩年度共舉行45項活動

由於場地質素欠佳,加上被指租金高昂,大球場使用率一直偏低。就香港大球場使用率情況,《香港01》向康文署查詢。署方回覆指,於16年至17年以及17至18年期間,香港大球場共舉行了45項體育、社區及宗教活動,入場觀眾總人次達635,300。

這亦意味,在過去兩個年度,大球場每年平均只舉辦了約22次活動。而主要體育活動包括南華對祖雲達斯的足球邀請賽;由傑志、FC首爾、蒙通聯和奧克蘭城角逐的「丁酉賀歲盃」;傑志對熱刺的足球邀請賽;由水晶宮、李斯特城、利物浦和西布朗角逐的「2017英超亞洲盃」;「2019亞洲盃外圍賽」B組賽事;「2018亞洲聯賽冠軍盃」分組賽事;以及著名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其他活動亦包括香港超級足球聯賽,以及多項社區和宗教活動如童軍大會操、百萬行等。

政府料大球場將與啟德體育園功能重疊遂倡重建

時至今(4日)日,康文署向灣仔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重建香港大球場,包括將目前看台座位4萬個減至8千至9千個,另外亦建議將大球場改建成公眾運動場,增設符合國際標準的田徑比賽設施,市民和團體在沒有大型活動時,可訂場進行足球、欖球、 田徑訓練等活動,跑道亦免費開放予市民跑步。

文件又提及,啟德體育園內設5萬個座位的主場館,功能及規模與大球場重疊,日後大型體育活動將移師啟德舉行,大球場使用率會大幅下跌,政府須考慮香港大球場的長遠用途,以達到地盡其用的目標。灣仔區議會將於下周二(8日)的會議上討論建議,究竟大球場的命運會如何,暫時仍有待揭曉。

究竟大球場的命運會如何,暫時仍有待揭曉。(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