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9屍案揭社交網絡成自殺溫床 疑兇以「我們一起自殺吧」誘獵物

撰文:歐敬洛 吳慕兒
出版:更新:

日本神奈川9屍案震驚全國,但除了案件獵奇手法凶殘外,背後還有一項值得讓人深思的地方:疑兇白石隆浩供稱受害者均透過網上結識,包括早前失蹤的「自殺志願者」女性。
白石利用網上平台,找出有自殺傾向的「獵物」,然後加以淫辱和殺害,令警方防不勝防。事件同時揭露,日本企圖自殺者為數不少問題,亦因如此,白石才能輕易尋找到那麼多下手對象。

兇案案發現場,警方仍繼續調查搜集證據。(路透社)

「讓我們一起自殺吧」

無業的27歲疑兇白石隆浩,10月31日因懷疑殺害8女1男被捕。警方在他家中雪箱找出頭顱和人類手腳等殘肢。他向警方供稱,不認識任何一位受害者,純粹通過社交媒體引誘死者到他家中。他在網上找出有自殺傾向女性,然後回應說:「讓我們一起自殺吧」。

成功邀約受害者外出後,白石隆浩再請他們到他家中,把他們殺害並拿走死者身上財物。白石稱殺人目的是為了金錢和性,但警方並未提供更多他所犯有關性罪行的資料。

為了金錢和性

首對受害人為一對情侶。今年8月白石透過Twitter認識兩人,之後一起吃過晚餐,同一天他邀請女方到他住所加以殺害。死者男友無法聯絡對方下,詢問白石是否知道女友下落,白石再邀請他到家中,然後也把他殺死,成為案中唯一男死者。

白石告訴警方,9名死者中,大多數均是他在首次會面後殺害,部分人曾在網上留言表示想自殺,並在跟白石交談後跟他見面。警方引述白石供詞說,「我不知道他們真實的名字和年齡」,又稱他是在今年8月22日遷往神奈川座間市新住所後才開始殺人。

警方目前已在他家中找到9個人類頭顱,以及240塊人骨或身體殘肢,「我不能丟棄它們,否則會令(殺人事件)曝光。」。

失蹤死亡女性生前曾在Twitter上留言,說明想找人一起自殺。(富士電視)

網絡世界一度是自殺志願者的溫床,但在日本政府積極取締下,教導人們自殺方法的網頁或討論區已逐一消失。現存的所謂「自殺網站」實際都是協助解決困難,鼓勵有意自殺者振作的網頁。今天在Google或日本雅虎上輸入「我想死」的日語,第一個出現的亦是類似本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心理輔導熱線。

圍爐取暖加劇負面情況

但在社交媒體上並不一樣,因社交媒體搜尋的是個人而非網頁媒體,「自殺志願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同樣有自殺傾向的「同伴」。如此的「圍爐」後果嚴重:因當事者經常接觸來自「同伴」的單一資訊,會使負面情緒愈來愈嚴重,最後鼓起「勇氣」自殺。這次事件的受害者之一,在八王子失蹤的女性就是透過Twitter尋找自殺同伴時認識疑兇,遭疑兇殺害。

《朝日新聞》報道,該失蹤女性在9月時曾以「自殺募集」為Hashtag,在Twitter上留言指自己想自殺,但因「害怕一個人自殺所以想找人一起」。而其中一位回應她的相信就是疑兇白石隆浩,他在Twitter中回應說道:「我也不想一個人死,讓我們一起去自殺吧。」

在日本雅虎輸入「我想死」的日語,第一個搜尋到的就是心理輔導熱線,第二個就是教導人們如何振作的網頁。(日本雅虎)

社交媒體難以直接監控 取締困難

日本民營團體「網上熱線中心」(IHC)每年都會收到要求刪除教導自殺網頁的投訴,2016年共有257宗。IHC在收到投訴後會主動與日本有關部門合作,刪除相關網頁。但在遇上社交網絡如Twitter或Facebook一類,會變得束手無策。

原因是Twitter是美國公司,IHC和警方一般無法以日本法例標準執法。加上為迴避警方監視,網民在提及敏感字眼時都會以隱語代替,如援助交際會以「サポ」(Sapo,相信是Support日語的簡稱)等代替,導致搜查困難。

神戶大學研究院網絡犯罪學專門森井昌克教授表示:「過去自殺網頁可以被監視取締,但今日人們都使用LINE和Twitter一類直接聯絡,難以監控。」以兒童性侵案為例,日本2016年共有1736宗,今年上半年已有919宗,有上升的傾向,手機通訊軟件等社交媒體佔整體九成,其中涉及Twitter的約佔三分之一。

臨床心理專家兼「Kokoro-Gifu臨床心理中心」局長長谷川博一表示,這些自殺志願者透過社交媒體互相通訊,容易產生「共嗚感」出現危險。隨着科技進步網絡世界的轉變,鼓勵自殺與相關犯罪手法亦變得不再一樣,逐漸成為社會問題。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