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聞何處來】不需戲劇化,題材就在眼前

撰文:李立峯
出版:更新:

同事蘇鑰機教授最近聯同陳惜姿和翁愛明兩位老師,出版了《獨家新聞解碼2》。像第一輯一樣,書本收錄了三十多篇關於一些重大獨家新聞背後的故事,由負責該獨家新聞的記者或記者團隊撰寫。

理論上,獨家新聞是新聞媒體無時無刻都在追求的東西,如果每一家新聞機構的產品永遠是人有我有,如何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現實中,獨家新聞有很多種。政府選擇性地向一家友好傳媒發放資料,讓該媒體可以獨家刊載,同時幫忙設定議程和框架,也是一種獨家新聞。當然,這不是專業新聞工作者會引以為榮的報道。

同事蘇鑰機教授最近聯同陳惜姿和翁愛明兩位老師,出版了《獨家新聞解碼2》。像第一輯一樣,書本收錄了三十多篇關於一些重大獨家新聞背後的故事。(新聞教育基金網頁圖片)

在另一端,社會對「獨家新聞」的想像,很多時候可能是電影《Spotlight》或講述水門事件的《All the President's Men》裏的那一種調查報道,媒體機構獲得了重大事件的線索,矢志揭露政治和社會黑暗面的記者四出找尋證據,卻處處碰壁,因為調查對象也揭力隱暪事件,面對著各種壓力的事件關係者不願意發聲,但記者排除萬難,事件得以曝光,公義得到彰顯。

又或者像《逆權司機》裏西方記者做的那種。一個記者進入一個封閉的社會,面對著審查制度,強力部門,記者要跟權力機關鬥智鬥力,才能把事實真相公諸於世。

《獨家新聞解碼》和《獨家新聞解碼2》也有類似的故事,固然沒有電影般戲劇化,但卻真實地在我們身處的社會發生過。

不過,這本書也提醒我們,獨家新聞其實有很多可能性。很多獨家新聞,其實一點都不曲折離奇,一點都不緊張刺激,它們的起點,只是新聞機構有沒有想過去做而已。

社會對「獨家新聞」的想像,很多時候可能是電影《Spotlight》或講述水門事件的《All the President’s Men》裏的那一種調查報道。(《All the President’s Men》劇照)

例如書中所載《立場新聞》的旺角事件深度報道。事件已經在大家眼前發生,剩下就只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深入訪問事件中的主角們,能否找出願意接受訪問的人,以及能否做出立體和有深度的報道。

又例如《明報》的1984年中英談判解密,無需面對甚麼尋找資料的麻煩,檔案資料就在那裏,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問題是你有沒有想到有甚麼值得翻看,有的話,你會不會真的走出翻看,會的話,能否真的看出甚麼,然後在整理及確保詮釋無誤後作出報道。跟電影裏那些緊張刺激的調查報道相反,這種不斷翻看檔案資料的工作,學者有時也要做,過程是很沉悶乏味的。

又例如《有線新聞》對全國競爭力調查的報道。今時今日,各種排名調查的新聞如汗牛充棟,而傳媒往往純粹按照研究機構所發表的來報道,但有沒有考慮過調查方法是甚麼?結果是否可信?研究機構是甚麼背景?要一般未必熟悉學術研究方法的記者去調查這些東西,不一定容易,但絕對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一些調查報告對社會輿論有較大影響的話,傳媒應多留意對調查作出調查的可能性。

做到有意義的獨家新聞,講究記者對問題角度的觸覺、對議題及其背景脈絡的掌握、搜集資料的耐性、遊說相關人士提供資料或接受訪問的能力、如何拆解高度專業性或技術性的資料、查證的功夫,甚至面對審查時的應對策略等等,殊不容易。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至少就題材而言,獨家新聞,很多時本來就在眼前。

當然,要做獨家新聞,更基本的,是新聞機構有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和空間。這也是為甚麼當全球新聞界面對經營困境時,帶來的擔憂,是最需要資源和時間的深入報道和調查報道會首當其衝,新聞機構的產物變成只是人有我有的東西,面對資訊提供者時亦變得缺乏懷疑精神。在這背景下,幾位同事編輯的新書提醒大家,好的新聞,應該是怎樣的一回事。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