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世界.美國】在紐約,我們深深愛上的小區——Brooklyn
這次紐約之旅,住在Brooklyn一家Airbnb。屋主Anna阿姨親切歡迎我們和介紹了她簡約時尚的家。雖然滿頭明亮白髮,但閒談時仍感覺到Anna懷著一顆年輕的心。她告訴我們Brooklyn這名字是源自荷蘭殖民地期這一帶的舊名Breuckelen,荷蘭語意譯為沼澤濕地。阿姨知道我們雖然剛坐了十多個小時飛機, 但還是想把握機會到處走走,便推介近我們住所又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Williamsburg作為遊歷紐約的第一站。
乘地鐵G線到達Metropolitan Avenue站下車,由地底行樓梯回到路面,身邊是高架火車軌道,新建成的玻璃外牆辦公大樓,前方是由廢棄工廠改造而成的酒吧,餐廳和商店。除了汽車外,不少人踏著滑板和騎單車經過。我們沿路經過佈滿塗鴉的舊工廠來到Bedford Avenue,兩旁是樓高四至五層的舊式建築,建築外牆掛著經典黑色鐵製走火樓梯。下鋪上居的設計和香港唐樓如出一轍,各式各樣的商舖令街道充滿生活氣息。環顧四週都是打扮別樹一格的行人,商舖外還有不少街邊檔和Food Truck在擺賣,經商和生活在此看來都是不同種族膚色來自五湖四海的人。
短短走過幾個街口,有咖啡店、爵士樂酒吧、售賣音響黑膠唱片、手作玩意、潮流服飾、有機蔬果食品和復古單車等各式店鋪。翻查資料發現,過去數十年一眾年輕藝術工作者,創業家和新移民都負擔不起曼克頓的租金。在尋找地方時,Williamsburg便慢慢成為其中一個聚集了意大利、荷蘭、波蘭、猶太和中南美洲等移民的社區,絕對可算是紐約作為世界文化熔爐的一個縮影。
我們被從未經歷過的文化交錯攻陷,眼前花多眼亂加上之前舟車勞頓,決定先在身旁餐廳吃晚飯和稍事休息後再繼續探索。可惜晚餐期間突然寒風吹動,很快更下起大雨,沒有雨傘的我們匆忙在附近超市買了一些食物和日用品,在雨中急步走到車站乘地鐵回家。
紐約共分為Bronx, Brooklyn, Manhattan, Queens, 和Staten Island 五大區(Boroughs) 。走過紐約各個大小區域,Manhattan自然是最著名和旅客必到的區分,而在一河之隔的Brooklyn卻提供了一個讓人慢下來的空間,能細味享受不一樣的節奏和生活氣息。住在Brooklyn的紐約人總是有種另類的自豪感,屋主Anna建議我們到Prospect Park,DUMBO和Brooklyn Heights走走。
剛好碰上週末我們來到位於Brooklyn中央的公園Prospect Park。在廣闊的草地上,大家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美麗的陽光和空氣。我們與眾人一樣坐在草地上看小孩子打棒球賽、沿公園小徑散步、身邊是在騎單車、放狗、野餐、聊天或午睡的男女老幼。正值四月櫻花季節,Prospect Park內的Brooklyn Botanic Garden設有一個種滿櫻花樹的日本庭園。只是遊人太多我們沒有排隊進入,幸運是之前在Williamsburg的一個小花園也能一賞櫻花吹落的景致。
離開Prospect Park乘地鐵A或C線在High Street——Brooklyn Bridge站下車,向海濱方向步行時會先經過優雅的住宅地段Brooklyn Heights。寧靜街道兩旁是茂盛的大樹,深紅和棕色建築配上簡潔的白色木製大門和窗框,住宅之間隱藏著圖書館、博物館和公園,往建築之間望向遠方隱約可以看見Lower Manhattan金融區的商業大廈。
從Brooklyn Heights我們走過天橋到由舊碼頭改建而成的Brooklyn Bridge Park。沿海岸線走向Brooklyn Bridge不久便會到達人氣旺盛的DUMBO。隨著早年碼頭搬遷,Brooklyn和Manhattan Bridge橋底的工廠和商業活動日益減少,與昔日面對啟德機場搬走的九龍城可算是有著同樣命運。但近年年輕企業家、設計師、地區人士和市政府合作重新包裝這個位置於天橋下的社區。修復好建於1922年的旋轉木馬Jane’s Carousel,建造橋底公園和攀石牆,將空置工廠打造成景點,發掘出吸引年輕人拍照打卡的位置,更將這裡命名為DUMBO,意指Down Under Manhattan Bridge and Brooklyn Bridge Overpasses。
今天我們走過Brooklyn Bridge時從高而望,這裡有近千人聚集在橋下不同位置,大家都在享受獨一無二的紐約風光和等待迷人的曼克頓日落。不知不覺間,我們已深深愛上這個小區,更在離開紐約前的一天專程再次來到這裡,遊走拍照留念。難怪讀到紐約著名雜誌New Yorker時有一節提到,住在曼克頓的人近期最關心的議題是「究竟應不應該搬到Brooklyn?」
(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