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四面楚歌為何「賴死不走」?英媒:兩點守不住 或被迫退選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大選首場電視辯論中「災難性」的表現,使得人們對他能否繼續參選產生了懷疑。近日,其競選團隊的「自救運動」在穩住黨內勢力上似乎有點起色,但要爭取選民仍困難重重。
《經濟學人》雜誌6月30日刊發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私下裏,拜登團隊努力安撫人心,而在公開場合,他們為拜登當天糟糕的表現找補,稱這只是感冒、喉嚨痛、一個重要時刻等。「是啊,90分鐘的重要時刻,但你們難道沒有意識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是對民主的生存威脅嗎?」
文章將拜登參加辯論後的第二天(6月28日)稱之為「拜登最脆弱的一天」。那時,美國中左翼媒體的主力紛紛呼籲拜登先生放棄競選連任。其中不乏拜登非常關注的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主持人斯卡伯勒(Joe Scarborough),發表了不下6篇專欄文章「呼籲拜登下台」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以及拜登會見過的外交政策專欄作家弗里德曼(Tom Friedman),他稱這場辯論「讓我流淚」,因為他無法「回憶起」拜登在辯論中的表現。
雖然拜登已獲得民主黨的提名,但其候選人資格並非不會被替換。不過文章指出,極端情況大抵不會發生,「議員們不敢站出來公開說出他們私下的擔憂」。
「民主黨內的老政治家們團結在拜登周圍。」文章稱,可能最重要的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公開支持拜登:「糟糕的辯論之夜是會發生的,相信我,我很了解。」
他還通過大力誇讚拜登來為其辯解,稱這次選舉仍然是在一個「一生都為普通民眾奮鬥的人」與一個「只關心自己的人」之間做出選擇;是在「講真話、明辨是非並向美國人民直言不諱」的人和「為了自己利益而撒謊」的人之間做出選擇。奧巴馬強調,27日的辯論並沒有改變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11月的選舉如此重要。
此外,前民主黨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在民主黨代表大會發表演講,支持拜登競選美國總統,稱拜登「致力於重新建設美國」。
《經濟學人》指出,拜登28日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集會上,一改前日的語無倫次,恢復了「生機」,在提詞器的幫助下生動地發表了演講,為自己進行了強烈辯護。「民主黨人歡欣鼓舞。」
文章認為,拜登熬過了一天,很可能還要熬一個星期,直到在今年8月於芝加哥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中順利拿下提名後,代表民主黨參加11月的總統選舉。「在拜登和其競選團隊心中,27日的辯論非但不是一場災難,反而變成了一場勝利。」
6月29日,拜登攜妻子在紐約東漢普頓參加了一場競選活動,這場活動在美式橄欖球球隊坦帕灣海盜隊老闆格拉澤(Malcolm Glazer)的家中舉行。拜登在活動上坦言,自己27日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選民們有不同的反應。辯論結束後,民意調查顯示我們的支持率有所上升。」他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特朗普的謊言,「人們記得他擔任總統期間的情況有多糟糕,他們有多不喜歡他」。
《經濟學人》提到,拜登的競選團隊認為,問題不在於總統的表現,而在於媒體如何報道。文章調侃道,目前關於總統在鏡頭背後是超人的陳詞濫調也出現了。白宮發言人告訴美國Axios新聞網,拜登總統不僅晝夜不停地工作,他的日程安排也讓年輕的助手們疲於奔命。
拜登的競選經理狄龍(Jen O'Malley Dillon)29日則誇耀了籌款的成功,聲稱在辯論結束後的24小時內就收到了2700萬美元的捐款,並強調如果未來幾週民調結果出現變化,「將不是第一次因媒體過度渲染,導致民調暫時下滑。我們的團隊知道如何低頭做事,贏得艱難的競選」。
雖然狄龍提前給大夥打了預防針,但辯論後民調結果的出爐仍為拜登的競選之路蒙上陰影。
6月28日至29日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民調機構YouGov聯合對1130名登記選民進行一項民意調查。30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46%)的民主黨選民認為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不應該繼續參加11月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這一數字較今年2月上升了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仍然有54%的民主黨選民表示拜登應該繼續參選。
《經濟學人》認為,「下方投票」(Down-ballot)民主黨人的民調結果一直好過不受歡迎的總統拜登,尤其是在參議院的重要競選中。
參議院的歸屬和誰入主白宮同等重要,大選除了要選出總統外,還要選出眾議院全部435席和參議員100席中的33席,以及其他地方公職人員。這些職位會出現在選票的後方,因此也被稱作「下方投票」。
然而,如果他們的民調數字也下滑,私下的不滿可能會公開化,而且若再有一次糟糕的辯論,那很可能會被證明是致命的。
文章稱,拜登仍有可能成為民主黨的頭號候選人。因為美國沒有相應的機制可以將拜登趕下台,且人們對分裂的恐懼足以讓黨內暫時保持一致戰線。
「現在,民主黨正因總統競選連任的沉沒成本、缺乏一位有魅力的副總統,以及最重要的是,擔心分歧只會對對手有利而陷入癱瘓。」文章指出,雖然這可能會在拜登震懾並穩住黨內方面起作用, 但在說服選民方面,這是一個有缺陷的策略。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