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亞洲行|金正恩稱俄朝為「同盟」 為何對中國隻字不提?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6月18、19日對朝鮮進行極短國事訪問之後,現已抵達越南展開展其亞洲兩國訪問行程的第二站。得到朝鮮高規格、大排場接待的普京同金正恩簽訂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當中還包括了「共同防衛」條款。金正恩更聲言兩國關係已升級到「同盟」的層次。

對於共同防衛條款的細節,外界所知甚少,不過普京就將俄朝的合作同西方國家以長程武器、F-16戰鬥機援助烏克蘭打擊俄羅斯本土作對比,稱俄羅斯不排除會同朝鮮發展「軍事技術合作」--普京到訪朝鮮之際,俄羅斯塔斯社就引述俄外交部消息指俄羅斯正同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緊密夥伴討論部署長程武器。

根據普京的說法,俄朝貿易額去年翻了9倍,本年首5個月也增加了54%。外界相信當中主要是武器輸送。美國情報顯示朝鮮已向俄羅斯輸出了1.1萬個貨櫃的武器。韓國消息則指去年9月金正恩訪俄以來,朝鮮向俄羅斯送出了9000個貨櫃,當中包括可高達500萬枚炮彈,以及一些碎片已在烏克蘭發現的朝鮮彈道導彈。

2024年6月19日,普京與金正恩在簽署條約後握手(Sputnik/Kristina Kormilitsyna/Kremlin)

普京在朝期間將俄朝合作描述成對抗西方霸權,並感謝朝鮮對於包括烏克蘭方向在內的俄羅斯政策的支持。金正恩則重申全力支持俄羅斯政府、軍隊和人民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且朝方對俄羅斯所有政策的支持也是無條件的。

外界相信,為了換取朝鮮對俄提供武器,俄羅斯正在間諜衛星和核潛艇等層面為朝鮮提供一定程度的技術協助,並向朝鮮提供糧食和能源。而且,在外交層面上,俄羅斯也為朝鮮提供了支持,在本年3月底的聯合國安理會上,俄方就否決了一份有關延長朝鮮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授權的決議案(按:當時中國投了棄權,其他13國支持)。

對於俄朝合作,金正恩也用上了「加快創立新的多極世界」一詞。

談到「多極世界」的建立,中國的角色尤其重要。而中國是俄羅斯和朝鮮的最大貿易夥伴,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西方制裁之下之所以能維持經濟活動和軍工業生產,也有賴中俄貿易關係。但奇怪的是,在普京訪問朝鮮之際,兩國交流對中國的角色隻字不提。

2024年6月19日,普京訪問朝鮮時親自駕駛,接載金正恩(Sputnik/Gavriil Grigorov/Pool via REUTERS)

6月19日,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被問及朝俄交往之時,只表示「朝俄作為友好近鄰有交流合作、發展關係的正常需要,相關高層交往是兩個主權國家的雙邊安排」,對於普京這次24年來首次的朝鮮行程,沒有正面評價,也沒有負面評價。

值得留意的是,6月18日,也即是普京啟程前往平壤之際,中國和韓國正好在首爾舉行了第一次外交和國防高層的2+2對話。中方通稿也有點煞有介事的強調,這是對話是「着眼雙邊關係發展需要早已商定的安排,同其他國家間的往交沒有特別關聯」。

人們也記得,5月27日李強、岸田文雄和尹錫悅在首爾舉行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其中提到了「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各自立場」,並無將矛頭指單方面指向朝鮮,也點明了三國對此有各自有不同意見,但最後竟然也被朝鮮公開批評,後者稱其「討論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嚴重的政治挑釁」,違反朝鮮「作為有核國家的憲法立場」。

中日韓峰會:韓國總統尹錫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中國總理李強2024年5月27日在韓國首爾青瓦台出席三邊峰會。(Reuters)

這些外交姿態中的細節,似乎證實了西方輿論對中俄朝三方關係的評價,認為中國對於俄朝之間的關係升級,特別是半島無核化問題的立場,感到憂慮。

的確,從西方制裁的框架來看,俄朝跟中國之間有着截然不同的國際定位,前兩國已到了不能同西方有效交往的地步,但中國依然同西方國家以及其亞洲盟友有着難以分割的緊密關係,上文提到的中日韓峰會,以至最近李強對新西蘭和澳洲的訪問就突顯出中國與俄朝不同的外交位置。

因此,在務實外交上,中國不可能作出跟這次俄朝峰會一般針對西方的強硬表態,特別是在極其敏感的烏克蘭問題上。(按:根據韓國情報部門的說法,中國去年更曾婉拒同俄羅斯和朝鮮舉行三方海軍聯合演習。)

俄羅斯和朝鮮對此也一清二楚,因此在兩國領導人大晒親切之際,即便跟中國一樣同樣以「多極世界」為目標,也避免將中國拉扯進來,甚至有時候會像朝鮮批評中日韓峰會聯合聲明一般主動作出保持距離的表態。這些表態其實是特別照顧到中國與俄朝在國際上不同定位的策略性行為。

但實際上,從建立多極世界的維度來看,這些只是外交姿態上面的差異,並不是三國在長遠目標或具體操作上有分歧。只要能避免將姿態和現實政治混為一談,我們就能看清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