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鄧家彪:藥價太貴病人唯有北上求醫 促改革藥物制度

撰文:黎婉婷
出版:更新: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的代表,今日(13日)就政府在藥價方面如何支援罕見病患者的問題,召開罕見疾病藥物支援記者會,促請政府改革藥物資助制度,不忘初心,落實「好藥平用」。

鄧家彪昨日(12日)向政府提出關於支援罕見疾病患者的書面質詢,他今日表示,不滿意政府就資助計劃設有25歲限制的回應。他承認藥物制度改革需時間和資源,但病人的病情卻不能等,又指藥價高昂問題使重症病人難以負擔,而藥價在香港與內地相差甚遠,使病人迫不得已北上購藥,促政府改革藥物制度。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的代表於今日(13日)就政府在藥價方面如何支援罕見病患者的問題,召開記者會。(黎婉婷攝)

港藥價難負擔 病人唯有跨境求醫配藥

鄧家彪指社會對罕見疾病患者提供的藥物種類相對有限,政府醫院處方藥物的成本過高。但隨住內地復常通關,醫保網絡的建立等,他看見很多重症病人因藥價問題嘗試回內地求醫配藥。鄧又表示,同一種劑量的藥物價格在香港和內地相差3至10倍,當香港藥物制度的改革未能滿足藥物需要,尤其未能處理財務可持續性,病人唯有選擇跨境,但這方法對罕見病病人來說是十分艱難。

鄧家彪又稱,有醫生稱希望藥價、種類問題得以改善,令病人留在香港就醫、配藥,並能維持醫患關係以持續跟進。

鄧家彪指社會對罕見疾病患者提供的藥物種類相對有限,政府醫院處方藥物的成本過高。(黎婉婷攝)

同一款藥本港每月花費10萬 內地僅1萬多人幣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稱,從政府對昨日書面質詢的回應,看不到政府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步驟。曾建平指諮詢過相關專家意見,與政府所提的「專家意見」有所不同,指「專家意見啱聽就話呢啲係專家意見,唔啱聽就話未必採納專家意見」,對這點有保留。

曾建平又表示,罕見病患者用藥的等候時間長,而香港藥物市場規模較小,即使有藥可用,議價能力也很弱。反觀內地人口基數巨大,罕見病患者相對香港較多,且內地透過集體機制採購藥物,價格比香港更便宜。以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口服特效標靶藥Risdiplam為例,香港每月藥費高達20萬港元,而內地進口相同廠牌和質量的Risdiplam,每月藥費則約1萬多人民幣,售價天壤之別,若沒有其他資助,病人不可能長期負起費用。

他提到,政府於2017至2023年在安全網投放了8億元以支援罕見病,但現時醫管局1年在政府取得撥款1,000億元,認為政府對罕見病的支援佔整體醫療開支微不足道,不足1%。他稱可仿效內地提倡共付的方式以解決藥物的承擔,以醫保、慈善基金或籌款來支持。

曾建平稱罕見病患者用藥的等候時間長,而香港藥物市場規模較小,即便有藥可用,議價能力也很弱。(黎婉婷攝)

資助計劃設25歲限制 成年病人無法負擔

觀塘區議員李嘉恒指,罕見病病人面對沉重壓力,用藥成本可能是20萬元,若不用藥又會產生社會成本,又稱輪椅都要十多萬元一輛,不是一般人能負擔。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Iris稱不明白為何資助計劃設有25歲的限制,自己沒有工作,又要照顧父母,因此沒有條件去北上和購藥。她哽咽表示:「每次都會問醫生幾時有得用藥,醫管局未有進一步消息前,每次都很失望。」鄧家彪問是否從未用藥,她說:「我沒有機會用」。

Iris哽咽表示:「每次都會問醫生幾時有得用藥,醫管局未有進一步消息前,每次都很失望。」鄧家彪問是否從未用藥,她說:「我沒有機會用」。(黎婉婷攝)

鄧家彪:呼籲政府撤銷年齡限制 短期內提供支援

鄧家彪最後總結指,關注香港的藥物制度能否回應市民需要,若香港不做好回應,會流失病人以及對香港醫療的信任。他鄭重呼籲政府撤銷年齡限制,又指改革藥物制度迫在眉睫,醫管局在採購藥物下要更透明和靈活,令藥廠都有競爭。資助方面,鄧家彪希望探討共付制度,並希望政府短期內支持有跨境求醫配藥需要的病人,如提供交通協助,藥物則可以透過郵寄跨境配送。鄧家彪說,最好就是改革制度,不用回內地購藥。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家屬以霖媽媽稱北上購藥亦遇到不少困難,經濟負擔大。(黎婉婷攝)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