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長封關拆散家庭團聚 家務助理嘆31歲女兒北上切腫瘤無法探望
今日適值國際家庭日,疫下中港通關往來人數大減,連帶親人團聚亦受到影響。社協調查發現,五成受訪者指一家人被逼分隔兩地,近三成缺乏父或母照顧,亦有84.8%受訪基層無法與患重病的內地至親會面,抱撼終生。有任職家庭助理的58歲女士,在港女兒子宮有畸胎瘤,公立醫院排期2年多,腹痛難忍返回內地進行切除手術,她想回鄉探望女兒,又因收入大減及支付不起酒店隔離費,只能乾着急;亦有持雙程證媽媽,因丈夫患病及兒子確診為SEN兒童,既分不開身亦不夠錢回鄉隔離,在港工作自力更生的願望落空。社協促請政府盡快與內地政府達成開關政策。
84.8%受訪者與內地親友平均分隔22個月未見面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合共訪問467名基層,以了解基層對通關的需求及意見,以及面對的困難及影響。調查發現,有37.3%受訪者表示疫情前有內地家人會來港協助照顧家庭或小朋友,有助雙職或單親家庭安心出外工作,自疫情封關後,只有9.2%受訪者指有內地家人幫忙,較之前大減28.1個百分點,有七成受訪者因缺乏家人支援,感到孤獨。
調查又發現,自疫情爆發後,兩地政府收緊中港出入境管制,有50.1%受訪者表示一家人被逼分開中港兩地,21%指未能照顧子女,84.8%受訪者未能與內地親友見面,相距時間的中位數達到22個月,有17.6%人甚至指內地親人去世,亦未能奔喪盡孝。由於與家人分隔兩地,有46%受訪者指與家人關係變差,爭執增加,有45.4%表示照顧壓力沉重,出現抑鬱症狀,亦有12.2%表示與伴侶關係急轉直下,考慮離婚。另有9.9%表示家中有跨境學童,未能回港返學,影響學習進度。
現時中港有限度通關安排下,要求返回內地人士隔離需時「14+7」天,即需完成14天集中隔離及7天居家健康監測,其間不能選擇隔離酒店,亦不包膳食。即使實施回港易或來港易計劃仍需要隔離,檢疫費用估計高達5,000 至10,000元,基層家庭若要回內地探親,一來一回耗費甚大,費用難以負擔。而政府初期設立1,000至3,000個免檢疫過關名額,優先給予往來中港的商務人士申請,調查中有89.6%受訪者認為應將迫切需要人士的通關名額佔比五成以上,當中優先次序排列分別為探望危重親人(66.4%)、喜事喪事(55.7%)、醫病(51.2%)及家庭團聚(47.1%)等。
女兒子宮患畸胎瘤 公院排期兩年 無奈返鄉做手術
58歲任職家務助理的蕭小姐與31歲兼職侍應的女兒一同居住在深水埗一個月租5,000元劏房單位,女兒去年初開始腹痛,初期以為與經痛有關,經診所檢查發現子宮出現畸胎瘤,若不及時切除任其變大,日後將有機會影響生育,女兒曾往公立醫院求診,惟醫生告知該腫瘤屬良性,排兩年才能進行手術,基於腹痛次數越來越頻密,又無力支付香港私家醫院醫療費,女兒無奈去年7月返內地進行切除手術,術後一直休養,蕭婦曾打算回內地探望女兒及處理個人事務,但家務助理工作疫下越來越少,收入大減,回到內地又要在酒店接受隔離,估計相關費用逾萬元,無力負擔之下只能一直在港獨居,至今年獲社協安排在辦事處上班,月入7,000多元,扣除房租下所剩無幾,要向親友舉債度日。
49歲的李小姐與丈夫及11歲的兒子居住長沙灣一個公屋單位,原定她去年可返回廣州辦理單程證手續,待取得香港身份證後便可在港正式工作自力更生,惟疫情一直被拖延,只能在港不斷續簽,兒子又是確診患有過動症及注意力不集中的SEN兒童,長期病的丈夫或親友難以照顧,只能帶同兒子一同返鄉。現時往返廣州前必須事前由政府取得過關名額,但內地官網每日早上10時開放名額後迅即爆滿,申請多月無法成功,「個網早上10點一開即爆,慘過搶iPhone」,她聽聞有朋友連搶3個月不果,最終要支付黃牛黨3,000多元才取得名額,尚未計算酒店隔離及膳食等相關費用,對她這類基層家庭來說甚為吃力。她又稱80多歲父親患上癌症,多次囑咐她返鄉探親見面,但她一直無法成行,甚感內疚,「如果見唔到佢最後一面,我一定後悔終生。」她希望新特首上台後能與內地協商解決回鄉難的問題。
黃牛黨通關名額搶高至萬多元
區小姐與丈夫及10歲兒子租住粉嶺一個劏房單位,主要依靠丈夫任職替更的士司機養家,她原定今年1月返回內地遞交單程證表格,但全家人先後染疫,丈夫康復後有長新冠症狀,經常頭痛及步履不穩,要長期服食降壓藥,收入大減,她嘗試在內地官網申請過關名額又一直無法成功,黃牛黨更搶高至萬多元一個名額,根本無力負擔,本身為獨生女的她,父親已在疫情期間三度中風,她只希望兩地政府能夠盡快協商豁免隔離措施,返鄉探親及辦理單程證手續。
社協建議香港政府盡快與內地達成開關政策,制訂及分階段落實通關時間表,並訂立透明、公平及公正配額制,不應將大部分配額優先給予商務人士,劃出不少於一半比例予巿民申請;若未能達成通關協議前,希望港府能與內地協商出一個協調機制,可人道斟情處理緊急人士免檢疫通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