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泳灘|「移居」海膽海星重現泳灘 區議員促當局安排補救方案
大埔人造沙灘龍尾泳灘上月23日啟用,在開放首5天,已錄得90宗市民被海膽或水母刺傷個案,情況令人關注。有區議員對龍尾泳灘發現大量的海洋生物及灘內的生態保育情況感到憂慮,促相關部門應向公眾交代及跟進事件。
今日(14日)大埔區議會環保、漁農、工商、食物及衞生委員會中,就龍尾泳灘事件作出討論。大埔區議員黃兆健表示對龍尾泳灘的生態保育及海洋生物感到關注,更把事件形容為「生態災難」。他認為除了泳客安全外,灘內的生物亦需要重視,他表示,龍尾泳灘前身為泥灘,是眾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雖然在泳灘正式開放前,這些生物都被移走,惟現時上址的生物情況屬未知之數。對於開放首數天便有海膽及水母出沒,他指據網上圖片看出海膽的數量居然多達4至5桶,情況十分嚴重,相信日後只會有更多海洋生物陸續出現。
他續指,根據日前土木工程拓展署的網上影片「龍尾水世界2021 │ 活力水底 │ 海洋生物大搜索」中可見 ,片中導賞龍尾一帶,指出龍尾附近仍然存在許多生物,包括孟加拉豆娘魚、尾斑鈍鰕虎魚、雜色角孔海膽、煙色枝鰓海和金錢魚等,更印證龍尾泳灘或會有更多海洋生物出現。對於現時康文署處理方針是把海膽移離泳區範圍,他認為與發展局提及泳客避免接觸牠們的大方向並不一致,促請政府交代事件,例如責任誰屬、哪個部門負責跟進,以及政府在事件上的處理方向。
姚鈞豪則表示,據知泳灘上更發現海星,更有市民把牠們拾回家,影響生態。他希望了解相關部門會否考慮把泳灘暫時關閉。譚爾培表示,過往他曾參與龍尾的生態研究,當中亦有不少特別物種,希望當局好好向公眾交代,不要破壞生態。他提到,開放龍尾泳灘吸引遊客同時,亦要關注帶來的交通、垃圾及生態問題,並作出合適的補救安排,例如在灘內一些具生態價值的位置加設牌面,提醒泳客。
秘書處回應指,因提案人黃兆健的文件在少於10個工作天提交,故相關部門未能派員出席及提供書面回應,希望區議員體諒。黃兆健則對秘書處的說法感到不滿,認為這是一個公共性議題,在文件提交後,亦有半個月的時間,部門卻連基本的回覆也沒有,形容是一個不合理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