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屯門河臭氣難耐 中學生研發河道清潔船清垃圾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屯門河近年不時岀現大量垃圾載浮載沉,臭味令附近居民難耐。近日,在屯門一所中學有學生利用簡單科學知識,以燒烤網、膠通等物料造岀一艘「清潔河道垃圾」模型船,冀為社區解決難題。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位於屯門虹橋旁,有在內任教超過10年的老師指,自90年代起屯門河上游設有皮革廠及豬場,污水經常流至中游及下游;加上屯門蔡意橋旁邊設有工廠,不時會有大量污水流出,若遇上潮漲,大量垃圾及油污便會湧上中游,位處中游的學校受「兩邊夾擊」,經常嗅到濃烈污水氣味。
後來豬場及皮革廠相繼倒閉,但蔡意橋污水問題卻仍無改善。今年在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就讀中三的馬檢恆同學指,每每於放學時間約6、7時左右,間中亦見到河道上有不少垃圾飄過。岀於對科學及環保的興趣,他聯同其他兩位就讀中一的同學彭志遠及劉思彤,由通識科老師林駿封帶領下,設計了一款清潔河道垃圾船,船身為網狀,以便在水面上行駛時撈走河面垃圾。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通識科老師何樹顯指,學校一直透過推動STEM課程,帶領學生找出社區問題及回應社區需要,「如在環境議題上,我們會與學生有一系列的水質測試、探討河道垃圾問題等,從而為不同的社區需要解難。」
屯門區候仼區議員張可森曾到校觀察垃圾船下水過程,他表示,屯門河蔡意橋段的排污問題一直十分嚴重,期望能透過多方合作改善地區議題,「只靠區議會推地區議題其實不夠力度,我們能否想像更多可能性,將市民的聲音及才能帶進議會?」
張可森又指,留意到過去的區議員在地區上有一定限制,以新墟選區為例,因人口分布鬆散,市民對地區欠缺歸屬感,各自為政。他表示期望新一仼區議員透過與不同的地區單位接觸,並作為橋樑,令學生及更多人參與地區議題,「例如幾間學校一起,利用STEM及科技清潔河道垃圾,一起解決地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