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講呢啲】泊車位不足 區議員倡改十年「廢廁」做停車場
本港土地供應不足,引伸到不只是房屋不足的問題,也衍生了泊車位供不應求,不少車主也選擇在路邊違例泊車。然而各區卻有一些閒置土地未被發展,例如是荒廢超過十年、位於黃大仙的東頭村道公廁。近日有區議員就提出,將有關「廢廁」改用建為智能停車場,善用土地資源紓緩泊車位不足的情況。
區議員倡改廢廁為停車場
黃大仙區區議員施德來向區議會提交文件,表示全港泊車位不足的問題不斷加劇,引致車輛道路管理及違例泊車問題,而運輸署亦於2019年3月向深水埗區議會遞交文件,倡用一幅3400平方米用地興建智能停車場,以圓軸垂直升降機設計,以及全自動化電腦系統控制,提供200個泊車位。然而在黃大仙方面,泊車位需求同樣緊張,停車場不足之際,東頭村道公廁已棄置使用超過10年,用地一直未發展,因此他提出把公廁改作多層智能停車場用途。
公廁荒廢逾十年
施德來回覆記者查詢時表示,現時全港泊車位都不足,而該公廁位置對面的美東邨來年將會正式收樓重建,屆時又再減少數十個車位,因此當區的車位情況非常緊張。至於該幅用地,施德來就表示公廁已荒廢超過十年。「以前公廁對面有一寮屋區,但在十多年前已經拆遷,所以公廁也隨之而停用。」基於泊車位不足,又有一塊閒置用地,施德來則希望政府善用土地,用以改建智能停車場。
廢廁凸顯空置土地列表不全面
公廁荒廢除了顯示政府浪費土地資源外,施德來認為還可以看到政府對閒置土地的掌握不清晰,「地政署現時有一列表可查閱政府空置土地,但當有相應部門沒有把閒置土地歸還地政署,就在政府空置土地列表上查閱不到有關土地。」他解釋,該荒廢公廁如今仍為食環署管轄,故不在空置土地的列表上,「實際上閒置土地可能遠遠超過列表上的數目。」
施德來認為發展前題是要食環署交地
黃大仙區對泊車位需求,所以施德來認為停車場是其中一個可取方案,但他表示如果有其他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現在有兩個結,其一是食環署交還土地,其二是有第二個部門認頭接手發展。」他認為如果發展作社福或是商業用途同樣可行,但前題都是要食環署交地,「有好多政府部門都不願意交地,所以就發展不了。」
早前北區區議會亦有區議員提出將一幅使用率極低的大頭嶺遊樂場,改建成為智能停車場,當時運輸署代表指,先參考其他地區試行智能停車場的先導計劃,在積累和檢討經驗之後,再考慮會否推薦到其他地區。如今施德來提出方案,他就表示尚未知道運輸署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