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窒息】犧牲空氣築天價高樓? 荃灣人與屏風樓的12年抗爭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隔着藍巴勒海峽,從青衣海濱公園眺望荃灣,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大廈如巨柱般豎在海旁:荃灣海濱公園以南是一梯八伙式的海濱花園及海灣花園,中間如心廣場後面是一字排開的屏風住宅萬景峯,北面則是最近建成的海之戀及全.城匯。它們就如一個個屏風,擋住了舊區的矮小樓房,讓人透不過氣。
十二年前,荃灣居民與政府打了一場「屏風樓之戰」,結果縱然阻不住參天的高樓拔地而起,但至少爭取到樓與樓之間予人喘息的狹縫,作為荃灣居民僅餘的透氣空間。然而,戰士之一的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遠眺雨中的荃灣,仍禁不住輕輕嘆道:「Damage is done.(已經造成傷害)」
攝影:蔡正邦

「荃灣是一個凹陷的社區。」

「荃灣是一個凹陷的社區。」自小在荃灣長大的通識科老師張銳輝如是說。站在荃灣大會堂,環視四周聳立的高樓大廈,萬景峯、如心廣場、全.城匯……抬頭一望,彷彿連天空也被圈成一團,更遑論眺望隔着重重高樓的藍巴勒海。早前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出「一地多用」發展項目,荃灣大會堂及毗鄰的裁判法院有機會遭拆卸重建,或建成高樓,「海邊的屏風樓已經阻擋了不少風,如果連大會堂這片僅餘的低地也改建成高樓,難以想像荃灣的空氣會有多差。」張銳輝說。張的擔心不無道理,去年八月,荃灣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曾9次達嚴重級別,於十八區中排名第二,僅次「雙冠軍」的屯門及元朗區。

通風廊 再也沒有風

原本川龍街及眾安街是荃灣兩條主要「通風廊」,可是站在川龍街望向海濱方向,盡頭是樓高46層的御凱;站在眾安街望向海濱方向,可看到樓高42層的環宇海灣。風?被擋在御凱及環宇海灣的背面。在舊區一唐樓頂層居住了近二十年的鄭先生說,「單位以前可以看海,但前面的大廈愈建愈高、愈建愈多,現在已經看不到海了。」

通風屋苑沒有風,好諷刺。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

通風屋苑也沒有風

於1989年落成的祈德尊新邨初時亦臨海,其每三層一組電梯大堂的通風設計,更於1991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譚凱邦搖頭冷笑道:「但現在已被海之戀、全.城匯擋住了,通風屋苑沒有風,好諷刺。」

究竟荃灣如何由一個臨海舊區演變成今日的「凹陷社區」?十二年前站在「屏風樓之戰」前線的譚凱邦,這天站在青衣海濱公園,指着對岸的連綿高樓,向我們訴說這一段漫長的戰鬥史。「從右到左剛好展示了荃灣屏風樓的演變。」

政府容許發水形成屏風樓

2000年以前,香港的住宅為一梯八伙式,樓與樓之間亦會有空隙,像海濱花園及海灣花園。「但到2001年,政府容許發水樓。加上有發展商發現原本一梯八伙的設計景觀不夠開掦,但屏風樓能夠戶戶有景,於是開始興建屏風樓。」他形容情況就像買報紙送紙巾,第一個送紙巾的人最「衰仔」,屏風樓亦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2001年,政府為推動環保及創新建築,豁免樓面面積,容許發展商可以免地價,額外興建大量環保設施,如環保露台、工作平台、窗台、空中花園等,惟發展商將以上「發水」得來的面積計入單位的「建築面積」內,形成「發水樓」。

2000年以前,香港的住宅為一梯八伙式,樓與樓之間亦會有空隙,像海濱花園及海灣花園。
發水樓與屏風樓是孿生兒,令當時的樓肥了、高了、長了。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

屏風樓代表:萬景峯

2007年,位於楊屋道的萬景峯落成,一連五座樓高45層的大廈一字排開,座與座之間只有約三米的間距,尤如屏風般豎立在荃灣舊區中間,「好震憾!」譚凱邦說。加上同時全港各區都有類似的樓盤落成,使「屏風樓」更形象化地出現在港人眼中,「發水樓與屏風樓是孿生兒,令當時的樓肥了、高了、長了。」加上政府於2008年釋出荃灣西站TW5(今海之戀及全.城匯)、TW6(今柏傲灣)及TW7(今環宇海灣)發展項目樓積,欲建近20幢屏風樓,引來市民反對。

增加通透度 限制發水上限10%

市民與政府周旋近五年,至2011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修訂作業備考,提出兩項措施:其一是視乎地盤面積及樓宇高度,發展商須提供20% / 25% / 33.3%可透性,以增加樓宇間距,改善空氣流通及熱島效應(即城市氣溫明顯地較附近郊區高);其二是就可供選擇的環保及完善生活設施設定整體上限為10%,即限制發水上限為10%。

叫打了半場勝仗,起碼樓與樓之間可以有罅。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

海之戀、全.城匯有空隙

新措施推出後,TW5及TW6須減20%的樓面面積(TW7較早建成,未能減密度)。因此現時的海之戀及全.城匯樓宇之間有間距,樓宇又分前後兩排,而非一字排開,增加通透度。柏傲灣亦在荃灣市民的爭取下,令兩座之間原本只有三米的間距增加至十多米。「叫打了半場勝仗,起碼樓與樓之間可以有罅。」

但十二年過去,啲樓係起完,但大家都係買唔起樓。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

犧牲環境換來買不起的高樓

可是我們這天隔着藍巴勒海峽眺望荃灣,眼前只有魚貫建成的高樓,「依家係一幢舊樓都望唔到,唔好話滿樂大廈、福來邨呢啲矮樓,連祈德尊新邨都望唔到。」

房屋短缺是香港目前一大難題,譚凱邦無奈地說:「有人會話起完有屋住,就犧牲少少環境啦!但十二年過去,啲樓係起完,但大家都係買唔起樓。」他站在雨中看着對岸的荃灣,只能輕嘆一句:「Damage is done.(已經造成傷害)」

「有人會話起完有屋住,就犧牲少少環境啦!但十二年過去,啲樓係起完,但大家都係買唔起樓。」譚凱邦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