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起跑線?】基層幼童易癡肥 港大醫生:懷疑與食物銀行有關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賽馬會童亮計劃」日前發表對基層幼童的健康、教育及家庭研究,研究分別對位於天水圍及深水埗的1,525位基層學童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當中每10位幼兒中就有4.5位有蛀牙問題,以及幼童中有13.2%屬過重。負責今次調查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醫生指,兒童的牙齒問題,往往是由於在幼兒階段缺乏適當支援。他亦懷疑,基層幼童的癡肥問題,與食物銀行提供的食物有關。

研究:10人中有4.5人患蛀牙

研究報告指,基層幼童的口腔衞生和蛀牙情況令人關注。葉柏強說︰「很多家長都有錯誤觀念,以為幼兒日後都會換牙,不用太理會口腔問題,但其實幼兒在六歲開始就會長出恆齒,在此之前如果乳齒發育不良就會直接影響恆齒的排序及健康,甚至會因此容易生病及影響腦部發育。」

根據研究數字,參與調查的幼童中共有13%有過重問題,而深水埗的過重幼童更比天水圍多出1.9%。葉柏強估計當中與活動環境、社區設施不足有關:「深水埗居住環境十分差,我看到十分多家長住板間房,學習空間亦不太理想。」

深水埗、天水圍區缺醫療支援

葉柏強同為兒科醫生,他引述過往研究經驗指,基層家庭的支援相對缺乏,「天水圍及深水埗區的基層幼童能使用的牙科服務並不足夠,現時來說,有很多坊間服務需要家長付費,而且牙科服務並不就近。」葉柏強指,過往香港大學曾聯同其他團體進行許多研究,曾追蹤過一組幼兒超過九年,發現於貧窮地區成長的幼兒的整體問題較多。

葉柏強說:「天水圍及深水埗區的基層幼童能使用的牙科服務並不足夠,現時來說,有很多坊間服務需要家長付費,而且牙科服務並不就近。」

葉柏強強調,幼兒階段是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足以影響兒童體能及長遠發展,但基層家庭的幼兒往往缺乏適當支援,導致健康狀況欠理想。「我們有觀察貧窮地區的學童、亦有研究資源較充足的港島地區,明顯兩者有許多差別。」葉柏強指,不單止因為基層欠缺財政能力,「還有學校資源不足、老師條件不理想,家庭教育親子互動不足,令幼兒在發展期間缺乏相關的健康護理,最後失落許多機會。」

基層幼童大肌肉及協調能力欠佳

現時坊間有不少由社福機構提供的食物銀行服務,主要為有需要的基層人士提供食物支援,不過葉柏強懷疑,食物銀行無法提供幼童所需營養,影響其日後發展,「在支援基層家庭上好多時候都用罐裝食物,對早期發展的小朋友不太健康,令他一開始已經接觸許多欠營養的食物,造成血壓高、肥胖,令幼童的大肌肉及協調能力比較差。」

葉柏強強調,幼兒階段是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足以影響兒童體能及長遠發展,但基層家庭的幼兒往往缺乏適當支援,導致健康狀況欠理想。(黃文軒攝)

目前衛生署向就讀小一至小五的學生提供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在此之前的幼兒要看牙醫,就須要自行輪候政府門診或到私家牙科。不過要看牙科卻非易事,以天水圍為例,天水圍區內一共有30多萬人,但區內缺乏政府牙科服務,居民若要求診,最近也要到鄰近的元朗及屯門區,而當中亦只有兩間提供牙科街症服務。至於私營牙科診所,天水圍區內一共有六間,以及一間由非牟利團體營運的牙科診所。據《香港01》早前報導,一般私家牙科診所的收費由$500至$800不等,如需開刀的話則大約要$1,000,變相基層難以負擔牙科醫療費用。

深水埗的過重幼童更比天水圍多出1.9%。葉柏強估計當中與活動環境、社區設施不足有關。(梁鵬威攝)

「賽馬會童亮計劃」將於天水圍和深水埗兩區的32間幼稚園試行,計劃由教育心理學家、社工、語言治療師及醫護專業人員組成的跨界別團隊,為約6,000名幼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支援。其中包括舉辦工作坊,教授親子技巧及不同主題的健康講座等,並動員香港大學醫療團隊,為幼童提供牙科及視光支援服務。計劃同時會為參與學校約190名教師提供專業訓練,包括舉辦以幼童不同發展階段為主題的工作坊。此外,專家團隊亦會為學校提供改善環境的建議和資源上的支援,並在社區設立體驗館,提供多元化的支援。透過大數據技術,計劃將會建立兒童資料庫及確立客觀基準,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