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前跨國公司董事 加國回流化身扭氣球魔術師 開展第二人生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變老」一定是「走下坡」?近年社區逐步邁向高齡化,但長者的晚年生活不應與抑鬱、寂寞等字詞掛鉤,有機構一連三日舉辦安老展覽,鼓勵長者及其家人及早規劃晚晴生活。其中一名曾任跨國企業董事的75歲義工,退休後轉跑道化身扭汽球魔術師,在加國回流香港經常在社區活動中義務表演,而是次展覽入口處兩個1米多高的氣球柱,正是出自他的手筆,他期望透過自身告訴所有長者,晚年不一定是別人口中的「廢老」,一樣可以活得很精彩。

場內設四大舊香港主題攤位 公眾可免費入場

救世軍「香港安老院舍完善人生關顧計劃」,一連三日在旺角上海街618號地下活動空間舉辦「老嘢,佳!Old Yeah Guide」互動展覽,場內共設有4個以懷舊本地特色作主題的展區,包括「小時候士多」、「我的18樓C」、「心願之城」及「老嘢機場」,帶領公眾回到舊日香港,跨年代體驗長者的精彩人生。展覽公開予所有巿民免費入場體驗,希望讓參觀人士透過攤位遊戲從中認識晚晴規劃概念,從而鼓勵長者及其家人及早規劃,為高齡化社區建構新出路。

今年75歲的劉芝強,是今次展覽的義工之一。他年輕時在中環任職某跨國公司的董事,比其他人稍早,他在1994年便以48歲之齡、因應公司規定退休。劉芝強和家人其後移居到加拿大住了約13年,期間除了到處駕車遊玩、進修讀書,也有在當地社區中心做義工。「見到個中心好大,但新年、聖誕期間都得一個外國人做,我就話不如幫下佢手啦。」

退休後熱心社區工作 晚年參觀墳場瞓棺材

劉芝強指,當年自動請纓上陣後,該名外國人便向他傳授一些當義工的基本技巧,包括場地佈置、扭氣球和魔術表演等,其後愈做愈熟練,在華人、西方人的社區均十分活躍。後來劉芝強與家人回流香港,接觸到救世軍後亦開始在香港延續這份熱心社區的精神,在不同活動中義務表演魔術已超過10年。經驗豐富的他表示,是次展覽入口如拱門般的氣球柱,他只用了一日時間便已輕鬆完成。

而在疫情期間,劉芝強亦有義務上門支援長者及組織活動,自己亦對「晚晴規劃」加深認識,「譬如去參加靈安活動,去參觀墳場、甚至試瞓棺木……去到呢個年歲,大家反而唔係好介意。」

+4

救世軍「香港安老院舍完善人生關顧計劃」高級主任黃建慧指,一般人尤其是長者,對生、死問題都較抗拒,是次展覽希望如「時光機」般,帶領長者回到熟悉的昔日香港,在不同展區中經歷不同階段的人生。她又指,展覽中提到過往計劃曾幫助長者在晚年「圓夢」,例如是尋回失散親人、拍攝人生首幀婚紗相等等,希望透過這些內容,能讓長者知道及早規劃晚晴生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