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計會調查指中學生對性小眾接納程度增 研究首加入性別認同問題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家計會於去年進行每5年一次的「青少年與性研究」調查,並於今日(14日)公佈結果。結果顯示,青少年對多元性別及性傾向的意識及接納程度提高,但透過社交媒體接觸色情內容、影像性暴力及裸聊等資訊卻增多,性知識水平亦持續未如理想,呼籲社會各界需加強全面性教育及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回應目前青少年所需。

家計會於去年進行每5年一次的「青少年與性研究」調查,並於今日(14日)公佈結果。(呂凝敏攝)

家計會於去年5至7月訪問了8,343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有關性方面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上的轉變趨勢。「2021年青少年與性研究」(中學生調查)結果顯示,12題有關成孕、性病及愛滋病感染的性知識題目中,初中生及高中生分別只答對8題及5至6題,反映他們的性知識仍然未如理想。

研究亦發現,中學生對性態度如婚前性行為及同居等接納程度較以往高。此外,他們對「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的接納程度,亦較2016年顯著上升。

研究亦發現,中學生對性態度如婚前性行為及同居等接納程度較以往高。此外,他們對「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的接納程度,亦較2016年顯著上升。(資料圖片)
研究結果反映越來越多中學生關注性小眾、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問題。(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調查首次加入有關性別認同的問題,結果顯示約有14%學生對自己的性別認同表示不肯定,小部分學生表示自己的性別認同與原生性別不同,當中有23%女性及30.4%男性曾經考慮變性。

在性傾向方面,大部分學生均表示自己屬於異性戀,另分別有13%女生及4.5%男生表示自己是雙性戀,2.2%女生及0.9%男生表示自己是泛性戀(被異性、同性、跨性別等所有性別的人吸引),另約有5%男生及女生表示自己是無性戀(不被異性、同性或任何性別的人吸引),約1/6受訪學生表示不知道自己的性傾向。研究小組委員會委員黃結梅博士指,結果反映越來越多中學生關注性小眾、性別認同及性傾向問題,學校、家長及社會各界亦應對這些議題有深入了解,在年輕人有需要時提供相應協助。

中學生打算結婚生育比率持續下降 專家:或與社會環境有關

調查亦發現,過去10年間,表示將來會結婚或生兒育女的中學生比率有持續下降趨勢,表示將來會結婚的由2011年的約9成下降至去年的約8成,表示日後會生育的女生及男生,更分別由10年前的80%及84%,大幅下降至去年的55%及70%。家計會執行總監林慧翔醫生估計,低生育意願的原因與社會環境及疫情持續有關。家計會榮譽顧問、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形容,年輕人「咁快投降」不打算結婚生育,或顯示各界需營造一個有希望的社會,才可令他們有意欲談及生兒育女的問題。

社會日漸依賴網上活動,年輕人接觸社交媒體的機會大增,調查指去年曾有約六成受訪女生及六成半男生曾於社交媒體接觸色情內容,另有約3%女生及約7%男生曾進行裸聊,兩者均較2016年的比率為高,而曾遭受網絡欺凌的學生比率則於上次調查相若。調查亦指約5%女生及9%男生曾遇到影像性暴力。林慧翔醫生形容,「以上嘅比率無論幾低都不能接受,社會不能接受任何的暴力。」對於社交媒體及科技發展極快,林慧翔認為家長、學校以至各界絕對應該與時並進,在性教育選材上加入性暴力議題。葉兆輝指,目前有不少罪案與科技有關,例如裸聊勒索等,認為各界不論科技、法律及教育均需配合,向年輕人灌輸正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