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諮會稱正審核彌敦道190號研究報告 建築物未有即時拆卸風險
三級歷史建築彌敦道190號洋樓業主去年申請拆卸,消息一出引起各方關注,今日(9日)古物諮詢委員會在會上亦有討論事件。委員會指就民間保育團體提交的研究報告現正處理核實工作,亦與業主持續溝通及其他部門商討,並指出建築物現時未有即時被拆卸的風險。
委員會於會上指,相關建築物業主於去年2月向屋宇署提供圖則申請拆卸。得悉消息後,古諮會便聯絡業主傾談相關評級細節,以及做到保育和發展並行的方案。委員會於6月7日收到「活現香港」及其他保育團體就彌敦道190號的研究報告。報告提及有關建築物的新資料,現正進行研究審核相關資料的真確性,其後將交由獨立的歷史評審小組,再交回古諮會,作出一個月的公眾諮詢,再確認相關評級。
委員會透露近期曾與業主聯絡,相關歷史建築現時未有即時拆卸風險。會上有委員指,現時不少民間團體關注保育建築,希望未來通開放平台,讓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目前彌敦道190號的建築持有人是大生地產,1至3樓租戶是Let's Go 樂高積木店,地舖租戶則包括老行家、Dr. Kong 健康鞋專門店、建盛業找換匯款公司及Mask X 口罩專門店。
會上亦提及兩個有待確定評級的個案,分別為中環荷李活道60號擬為二級歷史建築,以及西貢井欄樹43號擬為三級歷史建築。
委員促將中環荷李活道62及64號一併保育
中環荷李活道60號為下舖上居、建於1920年的唐樓老牌涼茶舖「公利真料竹蔗水」,上址地舖經營超過60年。現時門口仍保留完好,亦有資料顯示為香港華人書院第一代校舍所在。有委員認為附近的62及64號均需要保育,因兩者拆卸時或會影響60號的樓宇結構,並強調它們是一個組合價值,可讓市民看到當時的商業及民居情況。
而西貢井欄樹43號則建於1900年,是區內大族邱氏僅存的村屋,井欄樹村亦是一條客家村落,留有當時客家人的歷史元素。業主曾於2011年成功申請重建,在2016年時古諮會在業主容許下,曾到場拍攝建築物的外觀及內部,亦有進行三維掃描,相關的照片已放在檔案室,三維掃描正在製作三維模型檔案。現時建築物尚未被重建,惟已被植被覆蓋,有委員表示,其屋頂的瓦片同樣被植被覆蓋,很大機會已受破壞,但仍然希望能盡量留下紀錄作承傳,希望屋宇署能協助處理。亦有委員指出,雖然業主日後或會重建,但不作任何保留的話,市民或難以理解相關歷史。
由於兩個歷史建築均屬私人擁有,業主亦反對相關評級,惟委員會指兩者經審閲和討論反對信後,認為未有就歷史建築的文物價值提出新增而又可靠的資料,故維持兩個項目的擬議評級。
至於打鼓嶺鳳凰湖24號至25號村屋、大澳太平街112號永助聖母小堂及深涌三王來朝小堂繼續擬評三級歷史建築,九龍城賈炳達道99號李基紀念醫局及大埔蛋家灣崇明學校則不予評級,古諮會將把上述項目的擬議評級及文物價值評估報告上載至網站,並將展開一個月公眾諮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