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支援不足 融樂會憂「方向性」政綱對少數族裔政策毫無方向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唯一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在上月29日發表32頁政綱,其團隊謂該政綱屬「方向性」、「原則性」。不過,在少數族裔及兒童政策議題上,這份政綱卻交出白卷,未見任何方向。少數族裔完全隱形,不禁令人質疑:難道李家超振振有詞宣稱的政策第四綱要:「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其實並不包含本地少數族裔的份?所謂「共融」,又是否包含種族共融?
撰文:香港融樂會

融樂會指,在現行四條反歧視條例中,《種族歧視條例》是唯一一條未有保障相關免受歧視權利的法例。有不少少數族裔朋友在遭到無理截查或政府行使職權時的言語攻擊時亦只能忍氣吞聲,無從申訴。(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事實上,少數族裔議題並非如選舉制度般「已臻完善」。只談方向不談實際工作,「消除種族歧視」、「主流社福共融」、「改善中文學習」三方面已大有文章。如果忽略少數族裔本身的語言及歧視困境,那麼單憑改善公共福利,仍然無法讓他們在本港獲享平等機會。

「消除種族歧視」

本港法例對少數族裔的保障向來不足。自從2016年平機會出爐《歧視條例檢討》,直至四年後的2020年,《檢討》中提出的27項優先修例事項中,只得八項正式交由立法會通過。剩餘19項被仍被政府以「有爭議」、「需進一步研究」為由,繼續束之高閣。不獨少數族裔,其他在社會上受到歧視的弱勢社群在平等權利路上,仍有漫漫長路。

有不少少數族裔朋友在遭到無理截查或政府行使職權時的言語攻擊時亦只能忍氣吞聲,無從申訴。除此以外,針對少數族裔國籍的歧視、租戶之間的種族騷擾等,都亟待法律修訂以提供更完善的保護。(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對少數族裔而言,最為惡名昭彰的當數《種族歧視條例》豁免政府行使職能時的種族歧視。在現行四條反歧視條例中,《種族歧視條例》是唯一一條未有保障相關免受歧視權利的法例。有不少少數族裔朋友在遭到無理截查或政府行使職權時的言語攻擊時亦只能忍氣吞聲,無從申訴。除此以外,針對少數族裔國籍的歧視、租戶之間的種族騷擾等,都亟待法律修訂以提供更完善的保護。

觀乎這幾年來的法律轉變,迅速完善法律框架,提供更好保障當為政府拿手好戲,也是施政時的「重中之重」。在完善反歧視的法律框架上,未知未來特首又會否拿出同樣「力度」?

融樂會指,主流社福機構未有充足的文化敏銳度及議題認知支援少數族裔朋友,向他們提供主流社福服務,協助他們融入。(資料圖片)

「主流社福共融」

普羅大眾易將少數族裔無法融入社會歸因於他們無心、無意,並未想到背後的社會、政策結構如何使他們無法融入。現時社福政策方向將少數族裔另外劃分,交由八間專門支援少數族裔的中心負責。如此一來,一方面少數族裔朋友無法透過社區中心等平台建立起跨種族的支援、朋友網絡,自然難言共融;此外,主流社福機構亦未有充足的文化敏銳度及議題認知支援少數族裔朋友,向他們提供主流社福服務,協助他們融入。

不單如此,對於新移居香港的少數族裔朋友,現時由社福機構向他們提供的支援措施也流於被動、片面。政府並未如支援內地新移民般主動收集資料、向其提供支援,只得資訊單張待有心人領閱。此外,向少數族裔移居人士提供的中文班,水平亦參差不齊:買餸搭車簡單對答,僅此而已,遑論找到廣東話為主的工作,在本地立足,真正融入。

就社福政策而言,來屆政府當須訂下藍圖,以「讓少數族裔融入本地生活」為其「目標為本」的「方向性」指標,當中須包括建立人際網絡、溝通能力等「關鍵績效指標」(KPI),方可達至真正共融。

「改善中文學習」

極多少數族裔扎根香港多代, 仍然無法掌握中文。單憑努力與否無法說明何以如此,問題根源在於中文教育政策。現時為非華語學生而設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架構」,被前線教師、非政府組織、學者責難多年,根本未有合適配套與第二語言學習元素,事實上與流放非華語生在完全陌生的語言環境無異;教師亦要為額外設計課程而負上額外重擔。多年以來,到底幾多非華語莘莘學子繼續因為中文課程未能幫助他們掌握這項生存必要技能而苦苦掙扎?

融樂會認為現時特首候選人李家超的政綱對少數族裔議題半點不提,令人失望。(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再者,教育局多年來未有完整公佈「學習架構」實施以來的成果追蹤數字,著實有違未來特首「以目標為本」的口號。現在,教育局官員是時候要「總動員」起來,在少數族裔中文教育方面「提效」、「提能」了。

翻閱過往2017年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在特首選舉政綱的單張,當中至少在中文教育、歧視條例檢討上對少數族裔議題有所著墨。回看現時候選人李家超的政綱,竟然對少數族裔議題半點不提,毫無方向,令人失望。寄望李家超上任後能正視少數族裔聲音,交出功課,才不負其在特首候選人答問大會中一再強調的多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