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生意急跌 新移民出身連鎖酒吧老闆堅持派米回饋社會
疫情令基層生活更形困苦,有酒吧業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向單親及低收入家庭派發白米及福袋,並招募員工當義工,親自托米上樓探望獨居長者,有酒吧老闆毫不諱言是新移民出身,靠自身打拚起家,即使生意最差跌至昔日的一至兩成,亦希望回饋社會,「見到低收入家庭啲媽媽最後生得廿零歲,希望盡量幫到佢哋。」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28日)聯同太平洋酒吧代表在深水埗的辦事處,向大約1,000戶居住劏房的低收入家庭、單親媽媽及長者派發5公斤白米及福袋,其中52戶為居住籠屋,板間房的體弱長者,獲義工托米上樓探望,親自送至其手上。現場所見,逾七成領取白米的人士均為媽媽,她們一手提着手推車及一手拖着年幼子女到場登記,亦有剛失業的爸爸或單身人士領米,排隊人龍擠滿升降機大堂。
受助家庭稱社協派米如及時雨
其中一位受助單親媽媽李小姐表示,與五歲兒子以月租4,300元租住旺角一個套房單位,由於要獨力照顧兒子的關係,無法擔任全職工作,只能趁兒子上幼兒園期間的5小時空檔,在旺角排檔擔任兼職養家,收入足襟見肘,她坦言事事以兒子為先,自已兩年無買衫,亦盡量滿足兒子日常所需,惟生活迫人,很多開支均要節衣縮食,「出面食嘢貴,喺屋企煮唔會出街食,買菜特登揀喺傍晚時分買10蚊三份個啲。」
另一位受助人梁小姐表示,一家四口租住一房一廳的劏房單位,任職廚房水吧的丈夫因裁員失業,於是出來兼職侍應,每周三至四天,靠她月入數千元加上儲蓄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她指平日買一包8斤的食米,動輒80至90元,社協派發白米予有需要人士,正好是及時雨。
曾與家人居60呎板間房 靠努力發展出酒吧事業
發起慈善派米的太平洋酒吧創辦人陳威,稱五手前開始與社協合作派發物資,以往亦有曾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派米予長者,並由最初派發合共400包,逐年增加至今年的2,000包,服務地區包括元朗、天水圍、觀塘、油麻地、大角嘴、荃灣、香港仔、深水埗及屯門等,部分地區會由酒吧員工自發當義工,親自上門送米、棉被、超巿券等物資至目標家庭或長者手上,他今年尤其發現低收入家庭之中,20多歲嘅年輕媽媽所佔比例不低,估計與疫情影響各行各業有關。「零售、酒店、餐飲業都有問題,以我為例,去年最差嗰陣生意只係得平日一至兩成,遇上有客人故意唔掃安心出行,畀警員發現停業14日,我哋仲要特登請個人返嚟喺門口查證。」
雖然生意大減,但他強調不會省減慈善開支,直認自己是新移民來港出身,曾與家人委身於一個只有60呎的板間房內,與其他房客共用廚廁,慢慢靠自己努力才慢慢發展出酒吧事業,於是想回饋社會,「好多行業開工不足,但巿面價格無減到,長者或者新移民家庭特別艱難,希望可以盡量幫到佢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