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求助個案增四成 躁媽教功課變親子衝突「畫畫將我畫成怪獸」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疫情至今持續逾一年半,社工協助家庭時亦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有東涌區工作的資深社工透露,疫情期間航空業大受影響,受失業問題困擾的家庭求助個案急增近四成;同時有家長反映,在管理小朋友的壓力增加之下,情緒問題幾乎演化成暴力行為。不少社福機構在疫情下採用資訊科技輔助服務,除了Zoom、WhatsApp,還有「情緒管理」應用程式,幫助家長了解和記錄當下情緒和行為模式、分析情緒被觸發的緣由,以讓社工提供紓緩情緒的建議。

東涌家長多從事航空業 疫情變失業

擁有11年資歷註冊的社工楊雪盈(Cato),5年前加入鄰舍輔導會東涌綜合服務中心,現為中心之輔導服務主任及臨床婚姻及家庭治療督導。她表示,近年社區人口老化,家長作為「夾心階層」,對上需照顧父母、對下要照顧子女,而疫情下經濟受創,家長作為「breadwinner(養家糊口的人)」,面對的壓力不少,雖然世界猶如停頓了,「服務需要唔會因為疫情停止,只會因為疫情更加多咗。」

Cato又指,中心服務對象多為東涌居民,因鄰近機場,不少家長從事航空業有關的工作,疫情下他們面對開工不足、失業問題,中心內因此而求助的個案也由過往只佔總體個案的一兩成,數字大幅上升至佔近五成;而由於家庭成員留於家中的相處時間大幅增加,彼此之間猶如「困獸鬥」,磨擦等問題亦愈趨嚴重,防疫措施亦減少了外出獨處以及朋輩交流時間,獲同儕支持的情況大為減少,令部份服務使用者的家庭問題愈趨惡化。「過往可以面對面做輔導,但𠵱家點樣畀支援,對好多社工嚟講都有好大挑戰。」

家長照顧過度活躍症子女險變暴力行為

疫情爆發後,學校一度停課令子女在家的時間大幅增加,家長獨處時間變少,也無法與友好親朋相聚傾訴,照顧及管教兒子的重擔容易令情緒困擾增加。Cato指,曾有照顧患過度活躍症兒童的家長表示,「嬲起上嚟真係會想打佢」。而令Cato印象比較深刻的其中一個個案,來自一位情緒一向較為繃緊急躁的媽媽。這位媽媽向Cato指,每次教功課都會與子女發生衝突,一旦子女「寫得唔靚」,她便要求「擦晒佢再寫」。「佢發現細路仔有時整亂嘢,佢都冇問題,但點解寫字方面會令佢咁緊張?有冇方法可以避免?」

衝突加劇之下,這個家庭的小朋友在畫畫時,竟將媽媽畫成怪獸。「媽媽都有反思,唔想自己變成小朋友心目中嘅怪獸。」Cato和其他社工透過各種資訊及通訊科技工具嘗試解決一眾家長遇到的問題。當中由「賽馬會智家樂計劃」所研發的手機程式「情緒達人D」,幫助家長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包括情緒爆發時間、觸發的問題,並適時檢視自己的情緒。社工以及使用者本人均可以透過手機程式了解當下情緒及行為模式、洞悉家長情緒被觸發的緣由所在,協助社工提供紓緩情緒的建議,而參加者自己亦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改善與家人的關係。

除了東涌市中心居民,Cato和同事平日亦要接觸偏遠地區如梅窩、大澳等的服務使用者,現時中心透過WhatsApp提供服務,Cato稱除了可避過疫情影響,也可跨越時間以及地點阻隔,以「e-message」為服務使用者提供及時輔助與支援。中心亦透過Zoom成立互助小組,讓家長們可於疫情期間與組員們互相溝通,去年更曾舉辦「網上團年飯」,希望能減低獨自面對問題所構成的孤獨感及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