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中大研AI技術測出早期認知障礙 稱準確度達九成
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日益嚴重,有數字顯示,香港每十名長者便有一位罹患認知障礙症,預計至2039年,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將有逾33萬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由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有助偵測早期認知障礙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亦是全球首次證實這些指數在臨床偵測這三類早期神經系統退化性認知障礙疾病方面具高準確度。
自2019年起,研究團隊為2,121名長者進行磁力共振分析,當中635名為阿茲海默症患者、61名為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患者、97名為額顳葉認知障礙症患者,以及1,328名認知能力正常的長者。研究顯示,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比肉眼更精確和靈敏,例如在偵測輕度阿茲海默症方面的靈敏度高達92%,較以肉眼對比高25%;而在偵測輕度至中度額顳葉認知障礙症及輕度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方面,亦分別有96%及83%的準繩率。
中大又指,磁力共振的檢查時間只需15分鐘,在上載腦掃描影像至雲端分析系統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的磁力共振腦掃描指數,會在十分鐘後完成報告。系統亦可分析其他獨立腦部區域的體積,以及與腦小血管病相關的腦部病變體積(如腦白質病變),為診斷因其他腦部轉變而引致的認知障礙疾病提供更多資訊。
患者家人嘆當初太遲確診 走錯冤枉路
有份參與研究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何先生現年67歲,妻子何太表示,丈夫在十年前開始稱記性變差,當時家人都不以為然,惟後來何先生多次迷路,亦出現抑鬱等情緒問題,甚至在行過天橋時曾表示「想跳落去」。至數年前他曾求診,惟當時的磁力共振掃描並未見到異常,拖延多時後,經過社工等轉介跟進才確診何先生患有認知障礙症。何太形容,雖然知道丈夫「唔會好返」,病情也不會逆轉,但認為如早些知道病症,當初不用循精神問題方向求醫,不需走錯冤枉路。
團隊指,早期阿茲海默症的症狀與正常老化往往難以分辨,與一些常見的神經系統退化性認知障礙疾病如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以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等的早期臨床症狀亦十分相似,故要在早期階段作出區分亦較為困難,惟現時只有私家醫院有採用這項人工智能技術,醫管局則未有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