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洲龍母誕|迷你小島藏七歷史建築 牛皮廠活化藝術空間變打卡點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坪洲只有0.99平方公里面積,小島卻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部份建築更獲古蹟辦確定評級,適合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士尋幽探秘。近年有島民進駐,將該處打造成藝術空間,成為旅遊「打卡」熱點,在疫情下吸引更多市民特意前來行逛。

坪洲只有0.99平方公里面積,小島上卻蘊含豐富的歷史建築,部份更獲古蹟辦完成評級。(黃偉民攝)

坪洲約有6,300人,除有一座公共屋邨金坪邨及居屋坪麗苑外,居民分別居於元嶺仔、南灣新村、第一新村、圍仔村、圍仔井新村、山頂村等村落。島上沒有任何私人汽車,居民只能以單車作代步,對外交通方面,則完全依靠渡輪。

坪洲位於珠三角和南中國海鹹淡水交界,海產豐富。(黃偉民攝)

島上有不少歷史建築,已被評級的歷史建築包括位於北灣的中國大火柴廠;位於南灣的灰窰石廠遺址;坪洲石屋 ;坪洲牛皮廠以及坪洲山頂村義祠;天后宮及旁邊的奉禁封船碑;其他歷史建築亦包括曾為島上居民提供9年娛樂的坪洲戲院。

廠房規模曾稱霸東南亞 大中國火柴廠已被拆卸

在2010年獲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大中國火柴廠,由上海火柴大王劉鴻生於1939年興建,其時中國局勢不穩,劉遂把資金撤走,本來打算在長洲設廠,惟火柴廠屬危險工業而遭反對。適逢坪洲北灣的灰窰廠結業,於是他買下地皮,答應優先聘請坪洲居民,終於創下有近700名員工、18個部門及23個貨倉的大型工廠,四周豎立石碑為界,成品遠銷至東南亞、巴西,屬東年全東南亞最大規模的火柴廠。後來因日本大量生產打火機,令其產品銷情漸差,工廠於70年代結業。

在2010年獲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大中國火柴廠,在工業興盛時期廠房規模曾稱霸東南亞,70年代式微結業後,火柴廠遺址在2016年的面積已不足10平方米,當年為劃界而立的石碑也大多失去蹤影。近年更已被完全拆卸。(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該地在20多年前由全國政協委員、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買入,2002年遭政府改劃成住宅用地,2014年集團向城規會申請放寬該地的發展密度,最後遭否決。火柴廠遺址在2016年的面積已不足10平方米,當年為劃界而立的石碑也大多失去蹤影。發展局於今年4月交代過去5年被拆卸的歷史建築物,當中包括大中國火柴廠。

志仁學校曾為火柴廠員工提供教育

1935年成立的志仁學校,是坪洲首所學校,當時更設夜校為火柴廠員工提供教育。1939年曾重建舊校室(現己改為音樂室),從建校至重修的費用都是由商戶及街坊贊助,辦校初期約十餘學生,需要拜孔子像而後入學,封建制度下重男輕女,故甚少女子就讀。1950年代,校方在原校舍北面興建新教學樓,全盛時期有3、400名學生,至2006年因收生率過低遭「殺校」。2010年,該校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校舍至今保存良好。

2013年,屬於官地部份的志仁學校北部,被政府改劃為「住宅(丙類)」用地,當時古蹟辦指評級僅限南部校舍,雖然有關注人士反對,質疑古蹟辦文件無細分評級所指是哪一座校舍,惟地皮最終仍被改劃,2014年由雅居樂副主席陳卓賢長子陳思銘投得,擬建低密度住宅。

建於1930年代的牛皮廠,為生牛皮加工,所用物料包括灰窯廠的石灰,後來行業式微而結業,漸漸變成廢墟。(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建於1930年代的牛皮廠,為生牛皮加工,所用物料包括灰窯廠的石灰,結業後漸漸變成廢墟。遺跡屬私人土地,2010年被古蹟辦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近年有島民主動活化為藝術空間,以收集回來的廢物設計成不同形態的藝術品,掛在天井處,推動廢物升級概念,非常環保。位於永安街的正門,抬頭仍能看見牛皮廠的招牌和一隻牛角,牆上有不少藝術塗鴉,亦掛有舊時牛皮廠的照片,極具紀念價值,創意空間吸引不少遊人到場「打卡」拍照。

+1

同樣位於永安街的石屋是坪洲地標,估計在1936年前以花崗石砌成,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當年不少火柴廠工人亦居於此。石屋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46號部份去年已被拆卸。

位於永安街的石屋是坪洲地標,估計在1936年前以花崗石砌成,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當年不少火柴廠工人亦居於此。石屋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46號部份去年已被拆卸。(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11間灰廠只剩一間 廠房目前荒廢

由於坪洲位於珠三角和南中國海鹹淡水交界,提供豐富蠔殼、蜆殼等灰窰工業原材料,全盛時期島上有11間灰窰廠,而建於1920年代的勝利合記灰窯廠,曾是全港最大規模的灰窰集中地,停辦後多年來日久失修,廠房現時處於荒廢狀態。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建於1920年代的勝利合記灰窯廠,曾是全港最大規模的灰窰集中地,停辦後多年來日久失修,廠房現時處於荒廢狀態。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至於建於1870年代的義祠,為居民自己籌建,是無親故的病人的終途宿舍,其時亦讓末期病者和照顧者一同居住。早年義祠前方土地加建建築物,已擋住了古蹟的外貌。

建於1792年的天后宮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廟內放有具數百年歷史的鯨魚骨,廟外設有立於道光十五年的「奉禁封船碑」石碑,記錄了其時禁止官府強徵民船對抗海盜的歷史。

坪洲戲院於2016年4月獲古蹟辦審視,惟最終被建議毋須評級。(黃偉民攝)

坪洲戲院不獲評級

而即將被改建的坪洲戲院建於1978年,曾記錄了坪洲的繁華時期,1987年因人流長期不足而停辦,荒廢至今34年,期間曾被居民用作貨倉,內裏保存大台、數百張座椅、舊式放映機及膠卷,亦有八十年代的電影海報,地下售票處保存良好。目前持有人屬遠東集團,2016年4月,戲院獲古蹟辦審視,惟最終被建議毋須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