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洲古蹟變廢墟被塗鴉 2將清拆建豪宅
坪洲近年因電影《王家欣》取景而漸漸為人熟悉,大家都為島上隨處可見的古建築而驚奇。坪洲雖小,卻有7個二級及三級歷史建築,還有不獲評級的坪洲戲院,這些都是坪洲甚至香港的歷史印記。然而當中有的淪為廢墟,有的遭塗鴉、鋪上草皮,有的殘缺不全,更將被發展商清拆發展成豪宅。現時雖有古蹟評級機制,卻無任何法例及措施保障歷史建築不被破壞。
1. 大中國火柴廠
昔日坪洲是工業重鎮,其中建於1939年的大中國火柴廠,是島上最大規模的工廠,更有石碑為界。火柴廠高峰期聘有700多名員工,有18個部門,火柴成品遠銷東南亞,並設有23個貨倉。
火柴廠遺址於2010年被定為三級歷史建築,但四周用以劃界的石碑並無評級,多年來漸隨各地建屋而消失,現只餘21號界石仍在東灣燒烤場附近。而工廠遺跡亦僅餘不足10米乘10米,被鐵絲網圍着,雜草叢生,閘前堆滿垃圾,要繞過旁邊公屋的欄杆,側面窺看,方可看到殘破的石牆。
該地在20多年前由全國政協委員、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買入,2002年被劃為住宅用途,2014年集團向城規會申請放寬該地的發展密度,最後遭否決。否決原因包括新建樓宇影響通風、排污系統未明、有機會加重渡輪負荷等。雖放寬限制的申請遭否決,但發展商仍可在原有23.23萬方呎總樓面面積、8層高的限制中建樓。
古蹟辦在2012年曾與業主開會研究發展連保育方案,並實地考察,提出保育建議,惟遭業主拒絕。而在現行條例下,並無任何措施保障古蹟不被破壞。
2. 志仁學校
位於島中心的志仁學校成立於1935年,是坪洲首所學校,且建成年期較全港大部份村校更早,又設夜校為火柴廠員工提供教育。戰後嬰兒潮出現,因而1950年代校方在原校舍北面興建新教學樓。全盛時期學校有3、400名學生,至2006年因收生率低遭「殺校」。2010年學校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校舍至今保存良好,在一年一度的傳統文化活動禡行鄉當中,更是巡遊隊伍的休息站。
然而在2013年,志仁學校北部屬官地部分,被政府改劃為「住宅( 丙類)」用地,其時古蹟辦指評級僅限南面校舍,但發起反對運動的徐小姐指古蹟辦文件並無細分評級所指的是哪一座校舍。而且,文件寫着「戰後由於學校收生率不斷增加,遂興建多幢新建築物,學生人數盛極一時」,疑評級本包括整個校舍。最後地皮仍被改劃,2014年由雅居樂副主席陳卓賢長子陳思銘投得,擬建低密度住宅。
3. 牛皮廠
牛皮廠建於1930年代,為生牛皮加工,所用物料包括灰窯廠的石灰。遺跡屬私人土地,雖逃過政府變賣土地之劫,但早年已破損,今年更被噴上塗鴉「Secret Garden」,地面鋪上草皮,周邊圍上木欄柵,牆與牆之間的洞更被搭上一道小木橋,有數隻貓在其中活動,疑為業主所飼養。
4. 勝利合記石灰窯廠
坪洲因位處珠三角和南中國海鹹淡水交界,海洋生態豐富,有大量蠔殼、蜆殼、珊瑚,燒成灰後可作建築材料、肥料、補船物料等。全盛時期坪洲島上有11間灰窯廠,位於坪洲南灣的勝利合記石灰窯廠是其中一間。現時灰窯廠除窗框破損、無人維修外,情況大致良好。惟廠外土地現成為沙倉,堆有兩座巨型沙山,還有機器停泊,未知日後灰窯廠會否落入同一命運。
5. 永安街石屋
永安街石屋以花崗岩砌成,估計在1936年前建成,至今已有至少80年歷史,其時不少居民在此租住,包括火柴廠工人。現時石屋大致完整,惟屋外長期堆放雜物如手推車,石屋頂部鐵絲網更貼有地產代理廣告,在古樸建築上略顯突兀。
6. 山頂村義祠
建於1870年代的義祠,為居民自己籌建,是無親故的病人的終途宿舍,其時亦讓末期病者和照顧者一同居住。早年義祠前方土地加建建築物,已擋住了古蹟的外貌。
7. 天后宮
天后宮是志仁學校以外另一個二級歷史建築,建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廟內放有具數百年歷史的鯨魚骨,廟外設有立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奉禁封船碑」石碑,顯示其時禁止官府強徵民船對抗海盜的歷史。天后宮保存完整,惟石碑上的字已不太清晰。
8. 坪洲戲院
坪洲戲院現非歷史建築,戲院建於1978年,曾為居民帶來9年娛樂,顯示該段時期坪洲的繁華,是坪洲歷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今年4月戲院終獲古蹟辦審視,最終卻被建議毋須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