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吞嚥困難要食糊仔過節? 家屬製軟餐糭重現回憶中的味道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今日(14日)是端午節,不過對吞嚥困難的患者和家屬來說,要好好過節並不容易。不少長者因身體機能衰退,吞嚥時或會容易噎到釀成意外,因此長年要吃着賣相不佳的「糊仔」,而疫情持續多時,院舍內的患者已長時間沒有與家人見面,與家人吃一口端午糭過節,這些畫面可能已成追憶。
日前有機構舉行了軟餐糭製作班,教授院友家屬如何製作有齊瑤柱、豬肉、蛋黃等食材,但口感則如慕絲般的糭子,希望能讓有吞嚥困難的院友也能安全地一邊吃着端午糭,一邊以視像形式和家人再嚐節日滋味。

「食得好快喎......」、「今日睇落精神咗」,看軟餐糭的外表,與一般糭子大致一樣,蒸熟後亦傳來陣陣糭葉香味,難怪在螢幕另一邊、身處院舍內的丘先生也吃得津津有味,丘太也不期然露出笑容來。

丘太指,自丈夫半年前入住院舍,疫情下不准探訪,兩口子半年來未曾見過一面,每約兩星期才有職員安排一次視像會面,每次只約十數分鐘,丘太說,過往每年都會包潮州糭,也會拿一些較「淋」的食物到院舍讓丈夫吃,「以前會整佢鍾意食嘅嘢,因為佢個腦慢慢咁退化,睇佢會唔會記得返......平時佢要食兩隻糭㗎,頭先佢食得幾開心呀。」

+2

香港聖公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九龍中)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日前舉辦了「糭」有您心─護老軟餐教室活動,一班院友家屬和義工在廚房中學習了製作軟餐的技巧,當中除了以白米取代糯米,也加入了食物塑形粉,經過了打糊、倒模和包糭的過程後,一隻隻如假包換的糭子便已成形。

嘆院舍每餐「有菜有肉」 吃得飽但不開心

同為吞嚥困難者家屬的劉太表示,丈夫近年出現腦退化,日夜顛倒之餘,也曾「落完街唔識返屋企」,因她和家人都要上班,分身不暇全天候予以照顧,在2019年底終決定讓丈夫入住院舍,「佢慢慢開始唔可以自己行,要坐輪椅......食嘢好咳,要食好似細路食嗰啲爛糊仔、飯仔。」劉太指,院舍內統一每餐都「有菜有肉」,但認為丈夫雖然吃得飽,「都會唔係咁開心」。過往未包過糭的她,認為製作軟餐糭亦不算難,「學完軟餐會返去嘗試下,你見佢食得開心,你都會開心啲啦。」劉太亦於活動後,親身帶着軟餐糭前往探望丈夫。

(左起)丘太、言語治療師湯迪生博士、劉太和香港聖公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九龍中)服務總監陳美月。(呂諾君攝)

言語治療師:軟餐助減慢患者退化

言語治療師湯迪生博士指出,很多時院舍提供到餐類很少,難以配合每個院友的真正需要,不少家屬會帶食物到院舍探望院友,但礙於對吞嚥困難的認知不多,有時或會發生危險,「好多人以為吞嚥困難就等於冇牙咬唔爛食物,但其實由口到喉嚨落到胃都關事,淨係整爛食物並唔足夠。」

例如冬瓜,因有水份,他見過有院友咬爛後都會「哽兩下」,而疫情下長時間無法探訪,家屬更難知道院友吞嚥程度的變化。「最理想係院舍日日都有軟餐,雖然個好畫面好遙遠,但現時有啲院舍都好有心,喺節日會做吓軟餐。」湯指,軟餐可減低誤吞風險,認知障礙患者見到食物原形又可提醒記憶、減慢退化,營養攝取也是較好,希望政府能加以推動。

香港聖公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九龍中)服務總監陳美月亦表示,接觸的服務對象有一至兩成都是需要食用軟餐,認為政府的資助可考慮擴闊至私營安老院和非資助單位。她坦言,院舍做軟餐並不簡單,而言語治療在安老服務亦是較新範疇,推動需要時間和歷程,因此也希望藉是次活動,讓家屬接觸軟餐技術後可帶到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