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男製賀年軟餐 吞嚥困難者可吃盆菜 長者再嘗應節美味感動落淚
每逢農曆新年,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年飯是長者們最重視的傳統,然而面對滿桌應節美食,對於吞嚥困難的病友或長者,都只能「眼看口勿動」,恐難再嘗節日的味道。因爸爸患癌而投身研發港式軟餐的90後港男何浩德(Francis),曾在院舍目睹老友記吃了其公司製作的軟餐月餅當場感動落淚,觸發他加把勁研究應節食物,讓病友或長者同享美食,今年成功推出形神俱似的賀年軟餐食品,除了蘿蔔糕及年糕,更有熱熱鬧鬧的盆菜,讓老友記重拾過節歡樂,無論味蕾或心理也被滿足。
盆菜、蘿蔔糕、年糕是港人農曆新年輕易吃到的應節食品,不過部分有吞嚥困難的病友或長者,過節時只能望梅止渴。為免吞嚥時噎到或被食物卡喉釀成意外,即使與家人同枱食飯,親友大魚大肉,長者都只吃到數款食物攪爛製成的「糊仔餐」,不少人因而失去進食樂趣,久而久之食慾大減而缺乏營養,影響健康。
90後港男何浩德(Francis)因曾照顧需要食軟餐的患癌父親,深明吞嚥困難人士「搵食艱難」的煩惱,去年創立了本地軟餐品牌「幸福元氣」,除了日常軟餐外,更推出一系列的應節的軟餐及介護食品,包括早前成功研發的賀年食品,希望為長者、病人及他們的照顧者帶來久違的過節歡樂。
「幸福元氣」主打研發港式軟餐食品,應節食品原本只是團隊的其中1個嘗試,但去年一次經歷,令何浩德深深體會節日食品的意義。他憶述去年首次研製出軟餐月餅後,便帶到老人院舍供1名吞嚥困難的伯伯進食,「起初他也不放心,說自己不能吃月餅,經言語治療師解釋後,只用叉拈了一小角試味」。沒料伯伯吃一口竟流下眼淚,「他說:『我10年無食過月餅喇!』公司上下見到這反應,驚覺原來節日食品可以令老人家開心這麼多,只要我們認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其實老人家絕不守舊,他們都願意試新東西」。
有見及此,何浩德及團隊經多次嘗試,今年研發出形神俱似的賀年軟餐食品,就如盆菜內的海參,外型完整看來就像名貴食材,顏色還原度高,肉刺也根根分明,與同為「A貨」的素海參不相伯仲。事實上,製作軟餐過程並不簡單,廚師需將食材煮熟,打碎後按「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調整成不同稀稠程度,再放進食物外型的模具製成各款「餸菜」。
一般人或許會以為賀年糕點已屬軟身食品,但長者們口腔或喉嚨附近的肌肉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即使一小口年糕也能成造成致命危險。「幸福元氣」的賀年食品驟眼看來與真正的糕點相似度高,將糊仔變成精緻的菜餚或便當,幾可亂真的賣相能引起食欲。
除了賣相吸引,味道亦是一大賣點,以賀年糕點為例,何浩德指團隊為了還原蘿蔔糕的味道及外型而下了不少苦功,當中蘿蔔糕的臘味粒最考功夫,「我們要將臘味製成食物糊,與蘿蔔糊分別蒸熟後,再合成為整個蘿蔔糕,長者進食時可看到不同形狀的『臘味粒』,也能嚐到硬身食材如蝦米、臘腸的味道」。
坊間的年糕主要以糯米粉及椰汁製成,造出煙韌黏口的質感,但卻不適合吞嚥困難人士,何浩德與廚師遂想到保留椰汁為主要材料,但蒸糕的過程則減少加入糯米粉等澱粉質,「希望保持年糕的甜味但不會黐牙」。軟餐年糕外觀上看來較一般年糕淺色,但加熱後即傳來熟悉的椰香,用叉輕輕一壓,便能壓成泥蓉狀,「無牙的老人家用脷壓爛也能進食」。
何浩德透露,團隊正研發一系列中式點心及燒味軟餐,為市場提供更多獨特的港式軟餐食品選擇,而近日花最多精神的項目就是研發蝦餃。由於點心有既定外型,廚師要自行製作模具,食譜方面亦要調整,「我們不能將麵皮和餡料一同打成糊狀,因為會『起粒粒』」,不過他有信心,今個月內將成功製作出適合老友記食用的軟餐蝦餃。
團隊期望日後除了研發一般軟餐便當外,也能在大時大節推出應節軟餐食品,讓有吞嚥困難人士及他們的照顧者感受過節氣氛,共享天倫之樂,「希望以最多老人家食到為優先,令需要食軟餐和不需食軟餐的人,也能同檯食同款食物,貼近日常吃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