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逾四成殘疾人士就業受影響 盲人按摩師:保就業唔會到我哋手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年多,失業率屢創新高,屬於弱勢的殘疾人士就業情況更為困難。有關注殘疾組織調查發現,超過四成受訪的殘疾人士因疫情影響工作,當中不乏擁有大專或以上教育程度的人;亦有約四成受訪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目前失業或待業,大幅高於政府最新公布的7%失業率。有任職了13年的盲人按摩師坦言,按摩業停業百多日期間「零收入」,惟因行內多屬自由工作者且沒有供強積金,至今未有收到任何的政府援助,促請政府作出針對性援助。
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eConnect就業連網、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和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及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在去年11月至12月期間曾聯合進行有關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就業及經濟狀況調查,共收到362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有42.5%受訪者表示生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例如被解僱、被迫放無薪假等,大約有40.3%受訪訪者正在失業或待業狀態。而在就業前景方面,有64.3%的人表示沒有信心可在未來六個月成功就業。
此外,調查發現約59%的受訪者家庭屬貧窮家庭,家庭入息中位數僅10,000元,比2020年第三季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26,200元低逾六成。就疫情下政府的就業援助措施,有59.7%人認同政府向市民發放一萬元有幫助;僅約兩成半人認為「保就業」的工資補貼和三萬個臨時職位幫助到他們。
盲人按摩師百餘日零收入靠積蓄過活
任職盲人按摩師已13年的Andrew指,行內絕大部分師傅平日與僱主「拆賑」,沒僱員關係,也沒底薪和強積金,疫情下按摩院先後停業百多日,沒有收到政府任何補貼,「就算老闆拎咗『保就業』都唔會落到我哋手。」他指,在此期間大部分從業員只得少於三成收入,需靠積蓄或家人幫助渡日,幸有社福機構推出「按摩劵」助他們應急。
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經理張冠庭建議,公私營僱主可嘗試以「先聘用,後培訓」的策略,而政府可為有需要僱員提供在職培訓和支援配套,鼓勵僱主長期聘用具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士和長期病患者。有關策略亦可配合社福機構的輔助就業服務,由社福機構跟進個案,增強僱主和僱員的磨合。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陳子頌博士則指,需要透過政策、工作環境和社區包容及支援三個範疇同時介入和配合,才能為殘疾人士和長期病患者創造有利的就業環境。他舉例建議可建立支持殘疾人士就業僱主的名單、提供待職人士經濟援助等。
促政府創造職位時加入殘疾人士配額
eConnect就業連網代表梁振康指,疫情影響各行各業,政府可檢視及制訂在疫情下支援殘疾人士就業服務,以及提升勞工處就業展才能及社署三項殘疾人士就業計劃的工資補助,包括輔助就業、殘疾人士在職培訓計劃及「陽光路上」培訓計劃。而在工作環境方面,他認為政府應加強對在家工作的殘疾僱員支援及增設「朋輩支援員」職位,以增強殘疾人士在疫境中互助。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代表譚偉業建議,政府應帶頭增聘具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士,並訂立各部門聘請殘疾僱員比例的建議標準。他表示,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就業困難的問題存在多年,而疫情令問題加劇,冀望政府在剩餘的15,000 個職位及新創造的30,000個有時限職位中,可設立一個專門聘用殘疾人士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