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家庭遭歧視 家暴選擇啞忍 殘疾婦女成雙重弱勢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殘疾人士向來是社會上弱勢社群,殘疾婦女更被視為「雙重弱勢」,除了身體上的限制外,就業和在家庭中的角色方面遇到不少困難,但香港以往針對殘疾婦女的研究卻少之有少,未能反映出她們現時面對的困境。有組織今日(22日)發起以殘疾婦女為主題的研討會,希望政府能向她們提供適當支援,並向大眾倡議殘疾人士平權,與一般人同樣享有合理對待。

香港女障協進會今日聯同平等機會發起「亞太區殘疾婦女照顧者研討會2021」​研討會,提及現時殘疾婦女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困境,當中平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指出:「喺疫情下,大家多咗喺屋企,而佢哋(殘疾婦女)要承擔嘅家務同家庭責任變得更多,佢哋不但要無償勞動,更有機會面對家庭暴力」。他表示,不少殘疾婦女身兼照顧者身份,惟在缺乏資源保障自己,令殘疾婦女所面對的困難更為嚴峻。就此,他認為政府應對殘疾婦女提供更多支援,例如修訂對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津貼準則,在評估殘疾人士是否適任照顧者時,應以其執行能力作考慮。

平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指出:「喺疫情下,大家多咗喺屋企,而佢哋(殘疾婦女)要承擔嘅家務同家庭責任變得更多,佢哋不但要無償勞動,更有機會面對家庭暴力」。(曾鳳婷攝)

殘疾婦女同時兼任照顧者

香港女障協進會主席游家敏則表示,現時殘疾婦女在多個方面均處於弱勢,例如所有人均誤以為家庭照顧者只需「落手落腳」做家務,但其實促進多邊溝通、理解科技資訊和心理支援亦是照顧工作的一部分,對殘疾婦女來說是一項重擔,更甚是當她們因殘疾而被標簽化,其照顧者身份往往不被認同。

香港女障協進會主席游家敏則表示,現時殘疾婦女在多個方面上均處於弱勢。當中亦不少殘疾婦女在家中兼任照顧者。(曾鳳婷攝)

社會欠缺無障礙設施配套

此外,社會環境周邊的配套亦不足。她指出,現時政府只主力改善在公眾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惟忽略了一些殘疾婦女作為照顧者的需要。「好多地方佢哋都去唔到,例如想去超市買食物,甚至家人有事上咗急救車,佢哋想跟埋去都做唔到!」她認為,政府應在設施設立上多加考慮其需要。

殘疾婦女遇家暴情況難逃離

另一方面,殘疾婦女同時也是受照顧者,遭受家庭暴力問題不容忽視。香港大學社會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研究生王春苗指出,全球上每3名的婦女就有1名曾遭受過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包括在身體、性和心理層面。根據香港政府資料顯示,在2015年至2019年中,有8成的家暴對象都均以女性為主。她相信殘疾婦女在家庭上遭受暴力的風險較一般女性更高,因不少殘疾婦女需要被照顧,形成依賴照顧者,一旦對方施暴,根本無力反抗,承受傷害較一般女性更為嚴重。

王春苗提到,由於殘疾婦女較為依賴照顧者,所以在遭到家暴時,通常會選擇啞忍,不會選擇尋求援助。王春苗解釋,殘疾婦女的經濟能力普遍較低,故會害怕離開照顧者(施暴者)後,難以生活,而照顧者(施暴者)也深明他們的處境,較大機會會選擇殘疾婦女作施暴對象。(曾鳳婷攝)

王春苗指殘疾婦女經濟能力普遍較低,遇到家暴時通常會選擇啞忍,不會選擇尋求援助,呼籲政府應帶頭處理殘疾婦女的現況及針對其處境,以制定政策支援他們。

范寧認為人人都應該享有其健康人權(即有同等機會獲得健康),故他認為在社會應提供足夠的機會去保障所有人的不同方面健康,殘疾人士亦不應遭到剝削。(曾鳳婷攝)

香港及中文大學醫學院榮譽臨米助理教授范寧則表示,殘疾佔全港人口比例不低,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全港估計有57萬名殘疾人士(除智障人士外),佔當時全港人口的8.1%,惟他指出現時社會存在健康不平等的情況,例如在醫療系統上,殘疾女士獲得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的檢查比非殘疾女性少,強調人人都有同等機會獲得健康的權利,殘疾人士不應遭到剝削。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及榮休教授陳麗雲表示,可以透過倡導、立法及政府的政策配合下,去協助殘疾人士。(曾鳳婷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及榮休教授陳麗雲建議,可以透過倡導、立法及政策配合下,向殘疾人士提供支援。她認為:「不同程度嘅殘疾,其實所有人(受年齡影響下)遲早都會有,只係要睇我哋要點樣去面對件事。」她慨嘆現時政府對殘疾人士的研究不足,尤其沒有針對殘疾婦女的數據研究,難以制定政策作出針對性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