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講呢啲】天橋底大改造 辦「社區客廳」凝聚街坊力量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香港一個彈丸之地,人們連呼吸都覺得壓迫。《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建議香港人均休憩用地標準為兩平方米,即相當於一格廁所大小。有團體早年調查發現,九龍城區的人均休憩用地不足一平方米。聖雅各福群會近日選址九龍城區內兩個休憩用地並進行改建,令公共設施更符合社區需要,有關選址計劃將於本月30日在區議會審議。

聖雅各福群會於2017年獲市區更新基金資助,開展為期三年的「土瓜灣社區客廳」計劃。機構與區內不同中學及團體合作,發掘區內的公共空間,如空地、閒置公園、小店大閘等。機構目前選定九龍城道與上鄉道交界過路處及馬頭圍道及新山道交界路邊休憩設施,作休憩空間改建工程。上述兩處選址的休憩設施由九龍城民政處管理,並由九龍城區議會建議興建,預計2020年完成。

關注團體:增加公園逗留時間

據區議會文件顯示,九龍城道與上鄉道交界過路處改建後,燈柱旁欄杆將會拆除,座位將由現時15個增加至逾20個;而馬頭圍道及新山道交界路邊休憩設施的座位則會由現時的座位則會由現時6個增加至逾20個,又會提供蔭棚,方便避雨及遮蔭。拓展公共空間公共關係副總監王瑜翎指,休憩空間加設椅子,能夠聚集人群來公園聊天,增加社區凝聚力,「椅子多了,人們便可以在公園坐下,公園逗留的時間也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連繫更強,對當區居民來說是一件好事。」

聖雅各福群會在區議會文件上指,計劃團隊曾就社區需要及設計方向,舉辦不同活動以進行地區諮詢,曾接觸過大專院校、非牟利機構、地區團體及店舖等,激發市民對公共空間的想像,並邀請他們就設計給予意見。

由硬件設計概念圖所見,該空間移除了圍繞着休憩空間的欄杆,加設近一倍數量的椅子,活動空間比以前更大。王瑜翎表示,這種由下而上、從居民需要出發的社區配套模式十分理想,「空間要如何配合社區需要,當區居民最清楚。由居民出發,讓他們可以表達意見,發展出不是一式一樣的配套,居民對社區設施就會更有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