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咸街戰前唐樓「拆骨」在即 團體出招邀古蹟辦評級 恐難逃一拆
中環嘉咸街罕有三連棟戰前唐樓被市建局「改建」在即,四面牆將拆走三面,只保留立面,彷如「自製」澳門大三巴,有關注團體抨擊做法破壞建築物的歷史價值,「入紙」向古蹟辦申請評級,冀煞停局方改建計劃。不過,古蹟辦回覆時稱,評級並不影響建築物的業權、使用權和發展權,恐意味唐樓難逃被「拆骨」的命運。
政府早年進行「卑利街/嘉咸街發展項目」(H18),牽涉的建築物當中,有四幢是戰前舊樓,分別為嘉咸街26A至C號三幢連棟戰前唐樓。記者於5月7日到場視察時發現,該三連棟戰前唐樓後方已被搭棚和圍起綠色帳幕,只留下門面未被圍封。市建局同時回覆稱,目前按工程預計時間表,正準備「保育改建工程」,將保留現有唐樓面向嘉咸街的「立面」,而後方的建築會被改建。
市建局強調,涉事唐樓一直並沒被列為歷史評級建築物,保育方案已諮詢地區持分者和古物古蹟辦事處,亦獲政府各部門通過。
不過,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強調,市建局的保育做法「跟拆卸無分別」,失去原來獨有天井建築特色和歷史價值。她透露,早於兩、三年前該組織已向透過區議會提出「完整保留及保育整棟建築」,但市建局一直含糊回應。最近,位於威靈頓街、有逾130年歷史的唐樓永和號,就是經過研究和古蹟辦評級,終獲局方和政府理解其文物價值,因而令市建局改變保育方法。關注組故決定3月底去信古蹟辦,要求為嘉咸街的三連棟唐樓評級,以「為唐樓的壽命爭取時間」。
古蹟辦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正對涉事建築進行文物價值研究,並已將該建築加入「須進行評級的新項目」名單內。古蹟辦會在完成文物價值研究後,將研究資料交予獨立的歷史建築評審小組,按既定的六項評審準則,包括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並提出擬議評級供古諮會考慮。若古諮會通過有關評級,古蹟辦會將進行一個月的公眾諮詢,再確認該項目的評級。
不過,古蹟辦指出,歷史建築評級制度屬行政性質,旨在提供客觀基礎,以釐定香港歷史建築的文物價值及保育需要。評級並不影響建築物的業權、管理權、使用權和發展權。
唐樓文物群組 展示不同年代建築風格
羅雅寧稱,就算評級後有可能被拆「亦不會放棄」,又認為「事件反映政府想卸責」,相當擔心涉事唐樓命運。她已向發展局發出「緊急信件」,要求保存整棟建築,促請局方要求市建局停止拆卸工程,待古蹟辦完成評估,再諮詢公眾。她強調,位於中環嘉咸街26號的罕有三連棟戰前唐樓,屹立於以市集為核心的社區近百年歷史。並且與附近的過百年歷史的永和號唐樓及閣麟街的背靠側民房遺跡,構成一個文物群組,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及城市發展脈絡,「政府有必要保存這些文物價值」。
中環逾130年歷史的唐樓「永和號」同樣屬H18的發展範圍,原本亦面臨拆毀命運,但經永和號關注組撰寫研究報告,並古蹟辦申請評級後,終於2017年被評為一建歷史建築,成功在市建局被拆毀前獲全幢保留。不過,未必每個建築都如此「幸運」。2007年,各方保育團體和大批市民極力爭取保留皇后碼頭,而碼頭最後在被清拆前被古蹟辦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照樣逃不過拆卸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