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長者綜援.我區我主場】綜援門檻提高 初老只能自力更生?
對月薪數十萬的高官來說,一千三百元一個月的資助差額,或許微不足道,但對基層長者而言,這差額足以改善窮困匱乏的生活。每頓飯可多買點健康有益的餸菜;寒冬來臨時,可多添一兩件禦寒衣物;日常身體不適時,也不必為了節省幾個錢而不去就醫。這種餘裕,對他們來說已是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文:公民黨樂富地區發展主任鄭文杰
早前,政府宣佈長者綜合援助金(綜援)的申領年齡下限將由60歲提高至65歲,令在2月1日或之後新申領援助的60至64歲長者每月少收逾千元的援助金。
黃大仙區是十八區中居住人口平均年齡最高的一區,其中60至64歲的基層人口接近4萬名。筆者相信,4萬名年輕長者當中,必然會有受這次政策轉變影響的人士。他們需要援助的原因或許不同,但別無二致的是他們都很需要綜援來維持生計。
消息曝光至今,筆者不斷聽到街坊反對的聲音,不論是否受這次的改動所影響,街坊們都紛紛直斥特首林鄭月娥的不是,認為她不把長者對香港的貢獻當成是一回事。
陳女士是其中一位受政策改動所影響的街坊,她將於今年年中「登陸」(年滿六十歲),因腰部有舊患的關係,她原本打算「登陸」後半退休,兼職做鐘點工賺點花費,再申領長者綜援,也就還能勉強生活。可惜,政府無情地破壞了陳女士的計劃,「腰痛就唯有夜晚捽藥酒頂硬上啦,有人肯請已經好好」,陳女士一席話,切實地讓人感受到政府冷血的管治思維。
政府說60至64歲勞動人口比例不低,但事實是否如此呢?長者就業一向面對不少困難,他們一向擅長的工作和行業不少已經式微;而他們亦難以勝任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即使是低技術的工作,僱主也不會傾向聘請長者。他們就算想自力更生,試問社會大眾又有否給予他們機會呢?相信不少長者跟陳女士一樣,認為有僱主肯聘用他們已經是莫大的福氣了。至於其他因健康狀況而無法工作、需要領取長者綜援的年輕長者,無力感相信會更深。
對月薪數十萬的高官來說,一千三百元一個月的資助差額,或許微不足道,但對基層長者而言,這差額足以改善窮困匱乏的生活。每頓飯可多買點健康有益的餸菜;寒冬來臨時,可多添一兩件禦寒衣物;日常身體不適時,也不必為了節省幾個錢而不去就醫。這種餘裕,對他們來說已是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政府作為執政者其中一個重要的職責,是將社會的資源及財富合理地進行再分配,而綜援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工具,亦是基層人士的安全網。對於收入微薄甚至沒有收入的長者而言,更是一種依靠。
公民黨要求政府擱置提升長者綜援門檻的措施,並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裡修正錯誤,為今年2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未能申領綜援的60 至64歲長者預留「補救撥款」, 以消除對他們的影響。
政府理應以民為本,尊重市民、理解市民、關心市民,把市民的利益作為大前提,滿足市民的需求。最後,以筆者母親從小教導筆者的理財觀念作結,亦希望政府能明白︰「錢,應使則使;應慳則慳。」
如有任何對社區的意見及評論,歡迎各位投稿至「我區我主場」社區專欄。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經電郵傳送至 cr@hk01.com 。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