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革除推諉文化 施政強政勵治
面對今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的質問,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立即搬出天氣、社會氣氛甚至社會和諧等因素作擋箭牌,預先為投票率萬一不如理想找了下台階。面對何時能返回疫前訪港旅客數量的追問,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不忘提醒港人要有好客之道,似乎暗示責任並不在局方。面對地價收入至今只達本年度預算4%的迫問,財政司司長便急不及待預告今年赤字會較預期大,但對為何達不到預算卻隻字不提。倘若這種推諉文化繼續在問責團隊中蔓延,只會成為特區政府良政善治的毒藥,經濟、民生及社會難望會有起色。
來稿作者:王偉傑
防衛機制做到滴水不漏 危機後暴露「甩鑊」本性
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官員受盡反對派的人身攻擊,身體很自然啟動了「反擊或迴避」的防衛機制,不是對批評加以反駁,便是將應付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務求能做到滴水不漏,令輿論找不到痛腳。即使現在已回到「愛國者治港」的主軸,這一連串反射動作已傳承到繼任的高官,更將其發揚光大。以增加訪港旅客數量為例,嚴重倚賴內地旅客、旅遊景點單調老化、「購物天堂」褪色等問題早已在疫情前浮現,當局未有對上述老掉牙的問題對症下藥,反將責任推卸在港人對旅客的態度身上,這豈是一個盡責官員應有的作為?
在「五百年一遇」的暴雨下,耗費1.5億元設立的「緊急警報系統」沒有啟動、市民在多區交通癱瘓下仍要趕著上班,換來的卻是政務司司長宣稱在發出黑雨警告後沒有啟動系統的需要,署理渠務署署長在記者會上以局部積水來糾正水浸事件。這一連串的反射動作都充分暴露出問責官員在危機發生後要急於「甩鑊」的本性,跟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強調的「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可謂是背道而馳。
點名批評推卸責任民生問題堆積如山
其實申訴專員公署早已點名批評政府部門在處理投訴時,予市民互相推卸責任的感覺。當各個決策局首長在其管轄範圍內發生重大事件時,第一時間便跟責任劃清界線,而非著眼在如何調配資源解決難題,只會令市民認定問責官員在「卸膊」。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既然問責官員擺出的姿勢都是明哲保身,回應媒體時盡量滴水不漏,其他公務員自然是「依樣畫葫蘆」,秉承「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作風,將不直接隸屬於自己部門的工作推出去,令一大堆涉及民生的問題堆積如山。以「五百年一遇」的暴雨為例,市民其實並不是急於要找渠務署算帳,他們更關心各區出現的嚴重水浸如何能盡快減退。渠務署可在記者會正面回應出現嚴重水浸的原因,並提出如何跟食環署協調盡快派人手清除淤塞的排水渠,而非糾纏在解釋積水與水浸的分別,令事件火上加油。
新一份的施政報告即將出爐,每一任的行政長官在宣讀報告時都躊躇滿志,誓言要透過各項政策和措施為港人帶來新希望。然而,存在於問責團隊的推諉文化必須革除,否則只會繼續毒害各項政策的實施,強政勵治更只會淪為空話。
作者王偉傑是青海省政協委員、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勿讓推諉毒害施政」。內容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