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哈馬斯聖殿山洪水軍事行動與《奧斯陸協議》30週年
在巴勒斯坦爆發第一次大起義時,伊斯蘭抵抗運動(阿拉伯語簡稱「哈馬斯」)從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中獨立出並揚言會將以色列徹底從地圖上抹去並在前英屬巴勒斯坦的領土上建立伊斯蘭國。當法塔赫於1993年同以色列政府達成《奧斯陸協議》並互相承認彼此的合法性時,哈馬斯極力反對並堅稱和佔領者合作即是對巴勒斯坦人民和國家的背叛。
雖然這個歷史性的協議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維持了一定時間的相對和平,衝突仍然自2000年的耶路撒冷聖殿山爆發後從未休止。2007年的加沙之戰、2008年的鑄鉛行動、2012年的雲柱行動、2014年的聖城暴亂、2018年的加沙邊境屠殺、2021年的以色列哈馬斯戰爭……而近日,衝突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降臨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目前已導致超過600名以色列人死亡和4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來稿作者:趙雲帆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政府哈馬斯向以色列突然發起「聖殿山洪水行動」並朝以色列發射超過5,000枚火箭彈,造成以色列特拉維夫、蓋代拉、海爾茲利亞和亞實基倫發生爆炸。同時,哈馬斯武裝分子通過卡車、推土機和滑翔傘跨越以色列邊境、奪取以軍坦克、在斯德洛特射殺以色列士兵和平民、在貝瑞和奈提哈薩拉綁架以色列公民並成功佔領以色列納哈勒奧茲、克法阿扎、馬根和蘇發貝赫利。非常關鍵的是哈馬斯亦成功佔領了以色列斯德洛特警察局和之前一直被以色列控制、加沙地帶通往以色列唯一的伊雷茲關卡,導致大量的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可以自由地進入以色列。在此次行動中以色列指揮官阿洛尼被俘虜,斯坦伯格上校、約瑟夫少校、馬赫魯夫中校、科恆少校、卡爾西可少校和利維上校被射殺。
受到襲擊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佈整個國家出於和哈馬斯的交戰狀態、再次強調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恐怖主義性質並計劃將以色列國防軍預備役人員部署在加沙地帶邊境、約旦河西岸同敘利亞和黎巴嫩交界的地區以防止來自真主黨和伊斯蘭武裝勢力對哈馬斯的火力支持。以色列政府還對巴勒斯坦加沙城進行了空襲並導致兩棟高層建築坍塌、切斷了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電力、商品和燃油供給,還對黎巴嫩朝以色列開槍的真主黨武裝分子開炮還擊。儘管如此,以色列正在經歷著近幾十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浩劫:軍隊力量不敵哈馬斯、人質被綁架至加沙地帶、城鎮被恐怖主義籠罩……位於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雖然沒有為哈馬斯提供任何幫助,但卻在國際社會里處處譴責以色列政府和佔領者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暴行,可謂是火上澆油。
筆者常常想:若以色列前總理拉賓沒有在特拉維夫被刺殺、內塔尼亞胡沒有為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並故意摧毀《奧斯陸協議》,法塔赫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關是否可以維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相對和平?的確,在1995年拉賓離世的前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關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哈馬斯對《奧斯陸協議》和任何和以色列政府合作的項目都持反對意見,但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見證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係緩和給整個中東都帶來了和平的希望,而約旦和以色列的建交更是為結束阿拉伯以色列衝突而錦上添花。然而自右翼的內塔尼亞胡接管以色列政府後,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以色列政府屢次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關就哈馬斯所構成的恐怖主義威脅而施壓並設置完全不合理的時間規劃,而法塔赫前主席阿拉法特也意識到內亞尼亞胡對巴以和平沒有任何興趣。隨著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的爆發,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態度也發生了急劇轉變。
自1997年起,內塔尼亞胡開始保護以色列的猶太人「定居點」,也就是猶太教教徒認為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猶太人祖先的家園。雖然這些以色列「定居點」違法《日內瓦宣言》,以色列政府在2002年持續擴增在巴勒斯坦(包括東耶路撒冷)的「定居點」。同時,儘管當時以色列政府的政策是不允許公民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定居點」,仍然有超過100個非法「定居點」在《奧斯陸協議》中所規定的位於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不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關控制的領土(C區域)上被以色列人建立。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色列政府因為C區域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其徹底包圍法塔赫控制的領土A區域和B區域)至今也未按照《奧斯陸協議》將其管理權轉移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關。這意味著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可以自由地管控巴勒斯坦人民和政府的行為。
正是因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包括東耶路撒冷)的暴力佔領,許多巴勒斯坦的人民被以色列軍隊和「定居者」長期壓迫。巴勒斯坦的居民被以色列武裝力量強行從自己家裡驅逐以讓猶太人「定居」、兒童被以色列警察武斷地長期關押盤問、無辜的百姓被持槍的以色列軍人羞辱……這一切都被哈馬斯看在眼裡。諷刺的是,《奧斯陸協議》所創建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關下的安全部門時常與以色列國防軍合作來逮捕可能危害以色列利益的巴勒斯坦人,而任何在C區域的猶太人「定居點」均被以色列政府視為國家安全利益。如果願意和佔領軍合作的法塔赫不能夠給巴勒斯坦人民帶來一個完整、獨立、安全的國家,那麼《奧斯陸協議》自然也早已失敗。哈馬斯雖然對待以色列手段殘忍、思想極端,其保家衛國的精神卻早已贏得巴勒斯坦普通百姓嚮往國家獨立和早日趕走以色列殖民者的民心。
不論接下來以色列政府是否能夠拯救哈馬斯所綁架的人質、巴勒斯坦方面能否能夠對現狀進行積極的改變,1993年阿拉法特和拉賓在美國白宮的那次握手對如今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來說已毫無意義。目前內塔尼亞胡當局與哈馬斯互相的敵對和極端不信任已不是美國或法塔赫可以協調之事,更不是大多數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眾原意改變的現狀。筆者呼籲以色列政府盡快釋放被武斷關押的巴勒斯坦兒童和民眾、停止對約旦河西岸的軍事佔領、放棄對耶路撒冷聖殿山的主權和管轄並結束對哈馬斯恐怖組織的定義。和其他任何種族衝突一樣,結束巴以衝突的方式有兩種:要麼是談判、民主制度和建立和權力共享,要麼是另一場戰爭來決定勝負。哈馬斯或許已經選擇了後者,而《奧斯陸協議》的第30週年亦或許已毫無意義。
作者趙雲帆是澳洲和中國教育中心(The Education Centre of Australia and China)政治研究院巴以衝突專家,及香港青年歷史、文化及交流協會理事。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