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舊仇政客煽風 以巴戰火復再燃起
過去一周以巴地區炮彈橫飛,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主要城市發射火箭彈,遭以軍的鐵穹防空導彈一一攔截。以軍亦向加沙發動反撃轟炸當地多個設施,甚至連美聯社及半島電視台的辦公室亦遭炸毀。以巴局勢復見升溫,源於以色列警方最近以防疫為名,於穆斯林的聖月齋月期間限制教徒進入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阿克薩清真寺,引起警民衝突。加上有猶太右翼組織於紀念1967年以軍佔領東耶路撒冷及聖殿山的「耶路撒冷日」舉行慶祝遊行,更大叫「阿拉伯人去死」的口號,更加令事件火上加油。日前巴人聚居的東耶路撒冷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地區居民面臨遭以色列法院逐出家園,便觸發當地巴人青年示威,以警於衝突中一度攻入阿克薩清真寺,便成為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的導火線。
事實上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卸任之前,以色列與阿聯酋、蘇丹、摩洛哥、阿曼、巴林等阿拉伯多國簽訂《亞伯拉罕協定》,似乎已把以巴問題置於中東各國外交事務的一旁,巴人的處境愈見孤立。而以色列在內塔尼亞胡主政十二年下,亦加速吞併巴人土地,製造以色列實然主權的既定事實。內塔尼亞胡同時間亦推動新國籍法將以國境內佔兩成之多的阿拉伯人定為次等公民,在住屋、教育、福利等施以限制,亦為國外輿論大為抨撃,甚至將之與上世紀南非惡名昭著的種族隔離政策相提並論。此次事件的導火線,正正便是巴人世居的東耶路撒冷謝赫賈拉地區,有幾個阿拉伯家庭被猶太殖民者入稟,面臨被法院逐出家園的案件,重燃起1948年以色列立國時70萬巴人被迫流亡,以及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軍佔領東耶路撒冷及聖殿山的國仇家恨。
選舉政治與族群分歧糾纏
由此引爆的新一輪以巴衝突,再次喚醒世人對漸被遺忘的巴人的重新關注。哈馬斯的火箭彈縱使遭以軍的鐵穹防空系統悉數攔截,卻也向世人顯示巴勒斯坦的反抗意志,亦同時鞏固哈馬斯在巴人心目中的領導地位,同時與西岸法塔赫領袖阿巴斯(Mahmoud Abbas)領導下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暗自較勁,令以疫情為由押後大選,實際是心知一旦選舉其將要把大權拱手讓予哈馬斯的阿巴斯顏面無存。不過同時間備受國內反對派聯合迫宮的內塔尼亞胡,亦在衝突中得到天賜良機,成功分化反對派陣營令之組閣失敗。要知道以色列過去兩年半舉行四次大選仍未能成功組織新政府,捲入多宗貪污案被起訴的內塔尼亞胡為保住總理一職得以繼續留任。而以巴衝突後反對派領袖貝內特(Naftali Bennett)卻與內塔尼亞胡重新談判,頓時令反對派陣營分裂。
內塔尼亞胡再度在面臨大位不保時化險為夷,令外界的陰謀論甚囂塵上,甚至指控其在齋月期間故意打壓穆斯林活動,藉此煽動巴人的不滿情緒製造緊張局面,分化反對派陣營內的右翼派系及左翼及阿拉伯政黨,令對方無法順利組閣。不管如何,連日來雙方互射炮彈的畫面成功令內塔尼亞胡及哈馬斯各自得益,相反過百名加沙的平民則成為此場政治演出的犧牲品。同時間在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極右猶太民族主義政策下,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及阿拉伯人混居的城市卻接連爆出種族之間的暴力衡突,如盧德便出現有巴人青年焚燒猶太商店及猶太教堂、猶太槍手射殺巴人及向巴人汽車擲石。在以色列近年的瘋狂圈地下,國際共識的兩國方案已成破局,然而在猶太人及阿拉伯人政經權力皆不平等下,兩個社群又何以能在一國之下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