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冰芬|新區議會不容借參選之名行政治對抗之實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將於10月中旬展開提名期。民主黨日前宣佈擬推薦8名代表參與今次選舉,坊間隨之開始討論以該黨為代表的泛民派能否成功「入閘」的問題。實際上,重塑後的區議會必須回歸基本法規定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本位,以及為民服務的初心。任何妄圖借參選之名、行政治對抗之實的政團和人士,必不被新選制所歡迎和容納。
來稿作者:黃冰芬
回顧本次區議會改制,從今年5月初特區政府公佈的完善地區治理方案,到7月份生效的《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都要求區議會須堅守「愛國者治港」、維護國家安全、行政主導等三大原則。相應地,新區會的組成要由愛國愛港人士擔綱,排除掉那些把區議會當作政治平台的力量,真正實現去政治化。
關於這一點的落實,十分關鍵,而且是必然和必須。筆者以往從事地區服務工作多年,曾經經歷舊選制下的區議會,可謂亂象叢生、不堪回首。彼時,反中亂港分子利用制度漏洞「上位」後,往往不擇手段將區議會變成煽暴、「港獨」的工具,只搞政治而罔顧民生,長期損害社區居民的利益。特別是2019年,民主黨等泛民派為激進暴力分子吶喊助威,甚至派人衝到黑暴前線阻礙警方執法。上屆區議會選舉,他們借「修例風波」成為大贏家後,仍繼續「為反而反」,騙取政治資本,一直未與黑暴徹底割席。凡此種種,究竟是在推進所謂民主還是在禍亂香港,相信已不言自明。
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新的區議會選舉又豈能不考量參選者的「往績」?基於此,區議員必須嚴格按照新選制新辦法產生,確保其愛國愛港,具備良好的品格和能力,真心實意為地區服務。此外,區議會要回歸基本法所規定的本位和初心,以居民的福祉為依歸,發揮「接受諮詢」和「提供服務」的功能,當好基層人士與特區政府之間的橋樑。
需要指出的是,近日社會上有觀點把泛民派能否「入閘」參選,同新一屆區議會選舉能否體現「五光十色」的政治光譜掛鈎。筆者認為這種論調大可不必。如前所述,區議會既然是「非政權性區域組織」,就應該淡化、祛除政治色彩,不能讓別有用心之人有政治操弄的可能和空間。新選制下,區議員更準確的角色定位是地區工作的服務者、基層與政府的溝通者,不宜以「從政者」自居。所有參選者都必須符合愛國者的最基本要求,這樣才能齊心建設香港。而將那些劣跡斑斑、陽奉陰違、意圖搞政治對抗的團體和人士排除在區議會框架之外,實乃新制所指、民心所向、現實所需。
黃冰芬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