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疾病聯盟|醫療券針對性不足 罕病患者待政府支援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罕見疾病」(「罕病」)泛指患病率極低、患者人數極少的疾病。目前全球已知的罕病約有8千多種。不少罕病是由遺傳的基因缺陷或突變導致,發病年齡因人因病而異,從剛出生到老年都有可能。

絕大部份的罕病都仍未有藥物治療。據歐盟估計,只有5%的罕病有藥物治療。治療多涉及嶄新科技,研發成本高市場又少,有不少罕病(包括罕見癌症)的藥物都較醫治常見疾病的藥物昂貴,病人難以負擔,都需要政府資助用藥。

來稿作者:曾建平

一直以來,醫管局以「健康平等」作為審批藥物是否納入藥物名冊的重要原則之一。所謂「健康平等」,不論市民需要與否,所有人都獲均等的資源。例如「長者醫療券計劃」,每名合資格長者每年可獲發的醫療券金額為2千元,累積金額上限為8千元。不論是否富裕大班或「搵朝唔得晚」的長者,都獲相同金額的醫療券資助。在這計劃下,沒有使用的醫療券金額不能轉贈予有需要的長者;需要更多醫療券以完成治療的長者亦不會獲發足夠醫療券,解決其醫療問題。

醫療不論需要 不利罕藥審批

此一原則對罕藥審批非常不利。因為罕病患者人數少,研究的規模一定不及常見病大,所錄得的研究數據自然不及常見病多。故罕藥的申請經常都出現「未有足夠臨床數據支持入藥」的結果。此外,罕病病人少,藥物昂貴,其「成本效益」更不能與常見藥物比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認為,醫管局應以「健康公平」的原則投放資源。基於此原則,每位病人都有相同機會獲得「適切治療」,醫療資源按個別病人所需的「適切治療」進行分配。由於每個病人需要的適切治療不同,所以個別病人最終獲得的資源理應有差別。此舉更能善用資源,既可讓有不同需要的人獲得所需的服務,又不會錯配資源。

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提到政府將繼續提升公營醫療服務,但未有就罕見病給予相關資助。(盧翊銘攝)

慈善幫助有限 政府應該補底

罕盟一直有向醫管局反映上述問題,同時亦有向本港慈善團體請求捐助罕藥藥費。可惜的是,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政府依舊未有就罕見病給予相關資助。去年,有一位9歲的「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佝僂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簡稱XLH)患者,因體內磷酸鹽過度流失而形成佝僂症,雙腿變形。隨著年紀增長,她需不停接受骨科手術才可調整彎曲的雙腿。長遠有可能無法走路,甚至失去聽覺。據罕盟了解,現時香港只有單位數字的XLH患者需要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每年每位患者所需藥費約100萬至200萬。

除了醫管局,罕盟曾嘗試游說重量級慈善基金給予支援,答覆是理解罕病患者的需要,但「與其用這筆錢幫一兩名罕病患者,不如幫一千名普通病人」, 因而未能成事。罕盟尊重慈善機構的決定,但此事更彰顯罕病患者的需要難獲社會認同,更遑論得到資助,需要政府「補底」。

一人有病,全家受累。罕盟希望政府和慈善機構除了考慮受眾人數之外,亦不要忽視資助罕病治療對患者本身及其家庭帶來的正面社會價值。

在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到政府將繼續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醫管局會完善一系列服務,但當中沒有提及任何優化罕見病治理的措施。 去年8月,盧寵茂教授在「國家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把習主席「四點希望」體現在醫務衞生局的工作方向上,以保障香港市民健康和提升市民幸福生活指標。罕盟期望在未來一年,政府會和罕盟加緊溝通,改善罕病施政,共建「健康香港」,融入國家「健康中國」。

作者曾建平是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原為「政府必須照顧罕見疾病患者的需要」。內容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