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中美人文交流?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好談「人文交流」,而「人文交流」這一語彙經不起推敲。其中的「人文」,應源于《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人文」(黃壽祺等譯為「人類的文飾情狀」),但兩者含義差別很大。它也不同於「人文科學」(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等)所謂「人文」。《辭海》中對「人文」的解釋「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用以解釋「人文交流」中的「人文」也不合適。「人文交流」屬於中國官員、學者生造的語彙。

來稿作者:林原

早在2009年11月17日,胡錦濤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中美聯合聲明〉中提到「人文交流對促進更加緊密的中美關係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2月22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說,希望美方鼓勵、支持兩國恢復高校、研究機構、留學生等人文交流項目。王毅「希望」的人文交流,應是由官方所「希望」的人員參與並達到官方所「希望」的目的。此處有個問題,中國高校與研究機構中,哪些人會獲得官方支持參與人文交流?

在中國高校及研究機構,多年來存在逆淘汰機制,擅長搞腐敗、拉關係者,願意送錢、陪睡者,才能獲得種種機會、利益。規矩教課與做學問、不願參與腐敗者,大都被邊緣化(也有例外)。國內各學科領域都存在少數「高端」山頭,以院士、長江學者、學部委員之類為首。這些山頭,往往是腐敗利益共同體:內部不僅是師生、同門關係,還有金錢關係、性關係,以及血緣關係、同鄉關係、酒肉關係等。

2012年,中央編譯局博士後常豔在其轟動性網文中,自揭她與其合作導師、時任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之間,存在性關係與金錢關係。去年10月,有漂亮女士連續親吻正參加網路會議的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院士方岱甯,在中國網路引發廣泛關注。按該校官方說法,這位女士是某公司職員。但線民普遍認為她是該校博士後李立明(其合作導師是方岱甯過去的博士後),而她本人從未出面闢謠,也沒有熟人指出她並非事件女主角。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給予方岱寧處分中,包括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衣俊卿、方岱寧是各自山頭的「山長」。

這些山頭直接或間接操控、影響學界中大量資源配置,涉及論文發表、課題立項、科研成果獎勵、教職聘任、職稱評定等方面。能被這些山頭「收編」,在學界如同進入「快車道」,可較為順利拿到重點大學教職、獲得國家級課題、評上教授和博導等。與各種山頭沒有關係的教師、學者,在核心期刊發論文、拿國家級或省級課題、評定職稱等方面,或多或少會遇到阻礙。

腐敗山頭(尤其文科)的成員為維護既得利益及獲取新利益,會向現政權歌功頌德,包括用學術及其它方式奉承最高領導人。他們還為這個政權從多方面獻計獻策,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涉及各種各樣問題,包括對中共而言屬於難點、痛點的問題。這樣,他們對現政權的延續、鞏固、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無論胡、溫還是習、李時代,官場反腐都非常不徹底。而高校內被懲處的腐敗分子,就比例而言,甚至低於官場。眾多掌握學術權力的腐敗者未受到任何懲罰。他們通過效忠政權獲得青睞,並力圖保住甚至擴大自己(及其關係戶)的利益。

在參與中美人文交流的中方人員裡,一些為現政權效勞且有腐敗嫌疑的教授、學者發揮重要作用。而學界內被邊緣化的不腐敗者,參與中美人文交流的機會不能說完全沒有,確實非常少。至於中國官方完全掌控的人文交流項目,根本輪不到這些不受官方青睞者參與。

而得到官方支持的教授、學者參與中美人文交流的目的,或是力圖為中共政策宣傳或辯護(還有講好「中國故事」等),或是企圖深入瞭解美國對華政策及未來走向來為中國官方想出對策,或是試圖影響他們所能接觸到的美方學者、教師及其他人員,或是意圖完成中國政府要其承擔的特定任務。他們還會謀求從中美交流中為其個人(及關係戶)獲取利益。

在中國高校、研究機構反腐不力且對外交流受官方嚴密控制情況下,中美相關人文交流很難正常。美方若對這種交流缺乏興趣,也可以理解。

作者林原(Rongjie Lin)是歷史學博士,旅加時評人,當代中國問題研究者。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