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香港加強與東盟合作 須防高度美元化衝擊
自2022年11月10日起,東盟峰會、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等三個大型地區及國際會議,接連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和泰國首都曼谷舉行,包括特首李家超在內的世界各地領導人、官員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引發了全球各國對舉辦峰會的東盟國家的關注。
雖然中國近年來加大對東盟國家的投資,人民幣過去十年在東盟國家的跨境使用進展顯著,但卻讓人意外的是,不少東盟國家仍有高度美元化的慣性,這會加大人民幣在與美元化國家交易中使用的難度,不僅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東盟國家未來與中國的合作也將繼續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
來稿作者:梁海明
東盟自2010年已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香港未來要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亦面臨這些國家高度美元化所帶來的衝擊。
對此,中國內地、香港未來要加大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且減少受當地高度美元化的影響,未來需要採取多個措施,尤其是要在高度美元化的東盟國家提高對人民幣的使用量,不僅僅是要面對當地貨幣的挑戰,還要在面對美元挑戰的情況下,以「組合拳」的方式迎接挑戰,以此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東盟國家廣泛流通。
東盟出口仍以美元為主
根據《2022年人民幣東盟國家使用報告》顯示,人民幣在東盟國家的使用逆勢上揚,2021年中國—東盟跨境人民幣結算量4.8萬億元,同比增長16%,10年來(2011至2021年)增長近20倍。截至2021年末,中國分別與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簽訂了雙邊本幣結算協議;與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2021年,新增16家東盟金融機構成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繫統(CIPS)間接參與者,CIPS全年處理中國—東盟跨境人民幣業務3.3萬億元,同比增長超50%。
然而,雖然不少東盟國家由於美聯儲大印鈔票後又開啟加息周期的反覆無常而採取「去美元化」舉措,但東盟國家仍有高度美元化的慣性。例如,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東盟大多數國家約80%至90%的出口以美元結算。又例如,根據柬埔寨國家銀行近期發佈的報告,2021年柬埔寨美元化程度仍達80%以上,美元在柬埔寨銀行體繫中的存款和貸款比例更高達90%左右。
東盟美元化處第二至第三層次
甚麼是美元化,而又為何很多東盟國家高度美元化?美元化是指一國民眾在其資產中持有相當大一部分外幣資產(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進入流通領域,具備貨幣的全部或部分職能,並具有逐步取代本國貨幣,成為該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媒介的趨勢,因而美元化實質上是一種狹義或程度較深的貨幣替代現象。
世界銀行認為美元化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美元在市場流通中發揮貨幣職能,居民持有美元作為儲藏貨幣,即貨幣和資產美元化;第二個層次是美元債務增加,即債務美元化;第三個層次是放棄本幣,美元成為法償貨幣,即完全美元化。第一個層次實際上是民間美元化,第三個層次是官方的美元化。大多數東盟國家當前處於第二至第三層次之間。
東盟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
當前很多東盟國家高度美元化的原因,至少有如下三個因素。
一是習慣成自然。大多數東盟國家的企業、民眾過去數十年形成了使用美元進行結算、儲蓄的習慣,從而影響他們的主觀偏好,只要手中有現金,大多想要換成美元,進而令美元需求增加,形成了美元化慣性。
二是東盟國家內部之間的貿易結算多數採用美元。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多數使用美元作為貿易計價和結算貨幣,由於進出口貿易需要使用美元支付和結算,無形之間加大了東盟各國對於美元的需求,需求越強盛,美元化慣性越大。
三是外商對東盟國家的投資貨幣以美元為主。美國目前是東盟國家最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美國2020年對東盟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達347億美元,2021年則為達400億美元,主要是對銀行和金融業以及電子、生物醫學和制藥行業投資顯著增加。中國2020年對東盟國家的直接投資則為約144億美元,2021年則約144億美元。這些對東盟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貨幣基本以美元計價,既為東盟國家美元化提供了保證,也促進了東盟國家的美元化慣性。
由於高度美元化的國家,往往受美國的影響較大,政府和民眾的情感上也更傾向於美國,因只有美國越強大,政府和民眾所持的美元價值才能越堅挺。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東盟國家長期以來「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格局並無太大變化,東盟亦樂見與美國拉近關係,希望借加強與美國合作特別是經貿領域合作上獲得更多收益,因為在高度美元化下,「賺美元會比賺人民幣更吸引,也更開心」。
未來中國內地、香港要加大對東盟國家的合作,需要考虑如何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在東盟國家的流通範圍,讓東盟國家願意更多使用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將美元化習慣轉換為人民幣化習慣還有比較漫長的道路需要探索、前行,對此,筆者有如下三個建議。
華僑可助人民幣 幣值穩定須維護
其一,針對東盟國家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可先考慮積極善用東盟國家的華人、華僑的力量,推動他們首先在金融市場上大量使用人民幣。東盟國家的華人、華僑雖然在普遍政治地位相對較低,但對東盟各國的經濟影響較大,甚至佔有主導地位。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未來若能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作用,進一步發力人民幣投資產品研究與開發,針對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各國推出更多元化的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以此吸引東盟國家的華人、華僑投資並取得獲利,相信有助於逐漸改變他們使用美元的慣性。
其二,針對東盟國家內部之間的貿易結算多數採用美元的情況,可考慮長期維護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增加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信心,形成穩定的預期,以此提高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需求強度。對於香港而言,東盟作為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以及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可考慮推動香港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逐步使用人民幣結算,或者使用港元結算,從而促進人民幣、港元逐漸取代美元,成為東盟國家交易的載體貨幣和區域網絡貨幣。
其三,針對美國直接投資東盟國家使用的是美元,因此,建議中央政府加大鼓勵中國內地企業直接使用人民幣對東盟國家進行投資,保障人民幣有完善的循環渠道之外,香港特區政府亦可考慮呼籲和推動港商使用人民幣或港元前往東盟國家投資。
作者梁海明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是由中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聚焦於粤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宏觀經濟等領域研究。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任職機構或香港01無關。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