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言廣達|《施政報告》處處生機 唯獨無解旅業困難
李家超行政長官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歷時163分鐘的全文宣讀,當中不乏亮點。為香港構思了幾張十年以上的「大藍圖」。在政制與管治上,李家超強調貫徹「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並希望提高治理水平先行,為公務員立下獎罰制度;為香港經濟「搶企業」、「搶人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在基層市民關心的土地房屋問題上,《施政報告》提出公屋輪候時間封頂,增加供應,新設「簡約公屋」。還有各種涉及香港整體發展的策略,然而筆者到最後竟無聽到針對性的旅業解救措施,實在令人費解。
來稿作者:黃進達
旅遊業彌留待援 遠水難救燃眉火
但以旅遊業界從業人員身份去閱讀《施政報告》,就只能苦笑搖頭。平心而論,《施政報告》並非「完全」沒有與旅遊業相關的措施,比如將落實用6億元推出「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為期三年,鼓勵旅遊業界開發具文化和古蹟旅遊元素的旅遊產品。另外亦會通過旅發局再推出新一輪「賞你遊香港」及「賞你住」計劃,並將增加名額,以帶動本地氣氛和消費。
然而這些都是「舊瓶舊酒」,而且面對足以撐起香港GDP約4%的旅遊業,其政策支持體量只屬杯水車薪。《施政報告》提出要成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提出吸引過夜商務客人的「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等政策。筆者深嘆,旅遊業界要多久才等到這黑暗後的黎明,而這些對於全面解禁、自由出團的營利而言,更是小巫見大巫。
對於香港「四大支柱產業」,《施政報告》對於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所下筆墨甚多。而且放眼未來手筆甚大,一個個藍圖展望五年、十年將有成果。然而獨獨忽略了旅遊業界,由2017年設計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由2019至今其實已經無法適應突發情況,必須重新審視。現實情況是過去三年以來,旅遊業飽受防疫政策與法規限制,到近日才實施了「0+3」。即使如此,仍有絕大多數的旅行社業務只能維持疫情前的一成水平,可謂帶病延年。相較放眼未來數年後的良好環境,業界最急須的是一針見效的短期復甦支援政策。
港澳情況不同 令從業員氣餒
過往香港入境旅客當中,近八成來自內地,「十一黃金週」也是香港旅遊業用以「好天斬埋落雨柴」的大好時機。然而,以十月一日的數據觀之,「0+3」實施後的香港在黃金周中只有不足1,400內地旅客來港,對比2018年同期近25萬內地客入境,只佔比0.5%,這種情況難言「復甦」。
另一邊廂,同為特區,澳門同日錄得37,427人次入境,按年增18.11倍,當中旅客佔了九成。從下月起,中央重新批准停止了3年的旅行團簽注,已有內地旅行社率先公布赴澳團的安排。由是觀之,澳門旅遊業復甦的勢頭明顯,而對香港而言則是此消彼長。
聚焦中長線發展亦應做短期急救
《施政報告》中強調政府有清晰的抗疫路線,正循序漸進推進,目標是為民生和經濟活動創造最大空間。然而,疫情多變,關鍵面向「對內」通關與及是否能夠達至訪港旅客「0+0」。在抗疫角度,這些都要科學化評估,但站於香港整體經濟的情況考慮,過度步步為營,也要考慮追回失去機遇的機會成本。
對受疫情嚴重打擊的旅遊業,《施政報告》只有相當少的描述,行業仍然面對很大困難。政府需要立即考慮提供支援,不論是促進行業復員、思考「0+3團進團出堂食」資源等的可行性,避免旅遊業自動「躺平」再難起動。細讀《施政報告》,與「共同抗疫」並置同一章的後一小節是「說好香港故事」,行政長官明言,「我們的抗疫大原則是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成效」,隨後介紹「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必須向外發展。我們要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說出真實的香港好故事,讓世界看到香港的光芒」。
外地的政府全力恢復市況與營商環境,首務乃吸引外地商務旅客及旅遊團,作為推動市況的「士撻」。現在的我們,的確是時候解救旅遊業,去說好香港故事了。
作者黃進達是經民聯旅遊事務委員會主席、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重慶市政協委員及全國青聯委員。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