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加強法治維穩 打擊反社會行為
來稿作者:陳文坪
過去多年來大數據的使用,讓中國大陸執法機構在治理社會治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前些日子中國10天內先後發生三起大規模無差別攻擊事件,傷亡上百人之多。一連串的案件發生震驚中外後,中共中央政法委及公檢法等司法機關高官過去兩周在地方上密集調研部署維穩工作,要求執法部門利用大數據加強風險隱患預警能力。希望執法機關提高對利用科技防範社會風險的重視,更多借助大數據及早發現惡性案件苗頭,防止風險擴散。
隨着科技不斷進步,中國在維穩方面已取得相當成效。新疆地區就是一例。自2009年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眾多無辜群眾和一名武警被殺害,大量群眾和武警受傷,多部車輛被燒燬,多家商店被砸被燒後,中國政府採取了必要手段,及時控制了騷亂延申與擴散。經過多年治理,新疆在維穩方面取得了進展,維族、漢族也和睦相處,過去10多年來並沒有再發生大規模騷亂現象。
另一個事例是,過去在鄉村,一些小偷小摸行為等司空見慣的現象也被剷除。可見,中國執法部門利用監控、大數據的分析更好地將社會治安維護起來,讓人民生活在一個祥和的社區。
社會治安能有效治理,科技監控、大數據確實發揮很大作用。以前在鄉村裏,遇上小偷小摸,即便報警,也是難以被抓獲的。正是如此,一些小偷食髓知味變得更大膽,肆無忌憚。現在,中國到處有了監控器、大數據,警方發現一起,破獲一起,小偷小摸的案件也就越來越少。生活在鄉村的人們,也就安心、安穩多了。
大數據維穩防騷亂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是因為,有組織的騷亂,都須要時間去籌備、聯繫。換句話說,組織者須要準備更多資源才能進行,才能行事。而在謀劃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遺漏、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這為大數據獲取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然而,發生在社會上一些突發事件,是否可以通過大數據截取、獲得?如果不能,那就未必能達到效果。以廣東珠海體育中心11月11日發生越野車撞人事件,導致35死43傷為例,這是有預謀的,但「獨狼式」的行動,的確難以防備。有能力購買越野車來駕駛的人,經濟條件並不差。但卻做出反社會、反文明、反法律的行為,是值得相關部門作深入調查、檢討的。還有,江蘇無錫一所高校11月16日發生持刀傷人案,造成8死17傷。更值得探討教育帶給人們什麼?教育是否培養學生全人格的發展?
高等教育學府,在教授知識 的同時,更必須塑造學生全人格的發展。這或許比知識更加重要,也必須重視。畢竟一個全身心發展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面對困難,更好的生活下去。學子進入高校讀書,目的就是要改變命運,能更好掌握求生知識與技能,更好找到工作,掙取更高收入,讓自己或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
11月19日,湖南常德鼎城區永安小學門前發生汽車撞人事件,據報多名學生及家長被撞倒受傷。從電視鏡頭清楚看到,肇事者橫衝直撞、野蠻行為、毫無人性。即便不是深層處的社會矛盾,也是對現實社會存在許多不滿的發泄。一個人在高校深造多年後,還不顧法律,走向反社會的行為,無疑是人生的悲哀、家庭的悲劇、社會的悲情。但大數據能及時掌握嗎?大數據能為當局提供及時的訊息嗎?
一個和睦穩定的社會治安,並非採取高壓、強硬手法加以維穩。而是須讓人民對不滿、戾氣有渠道申訴,讓那些須要協助或弱勢者有地方求助,並獲得合理關切、以及人文關懷。中國各地方政府也須提高施政效率,執法部門須公正、公平、公開對待事件的「是非曲直」,及時發布、澄清案情,讓訊息透明化。重要的是,回歸最基本的原則,組織機構做好糾紛調解調和、警方執法公平公正、法庭嚴懲犯案者,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大數據維穩,雖可防範大騷亂髮生,但「獨狼式」的行為在案發前是不易從大數據中及時出現的。因此,建立有效的機制,加強法制建設,進一步擴大社會安全網,提升一線人員的溝通水平,更用心、更積極處理各種糾紛,消除形式主義,保持申訴渠道暢通,是社會穩定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