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多元社會的和諧需深耕維繫
來稿作者:陳文坪
放眼世界,因種族、宗教、信仰引發的衝突不計其數。以哈(巴勒斯坦)、以黎(巴嫩)就是最明顯一例。印度、巴基斯坦也發生過因族群宗教的衝突,土耳其也因不同族群宗教發生襲擊。這些都警示着我們和平相處的不是理所當然的,須要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經過長期建設才能有所成果。
東南亞多數國家是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社會,維護族群互信,宗教和諧是大家的共同責任,各族群、宗教互相來往,互相認識、相信彼此是必須的。萬一當地發生什麼襲擊的不幸事件,至少能緩和所引發的種族和宗教的緊張情緒。因此,跨族群、跨宗教對話等活動不但政府須推動,民間團體也必須持續不斷進行。這一工程,獅城做得多,也做得好甚至做得早。
11月9日傍晚約6時,新加坡宗教場所發生一宗不幸事件。武吉知馬聖若瑟堂舉行兒童彌撒時,57歲神父李光興被刺傷,一名37歲男子過後被捕。事件震驚獅城各界,最主要是傷人事件發生在神聖的宗教場所,而且還是在彌撒中。
媒體報道後,各界都紛紛加以譴責,並呼籲信眾保持冷靜。警方也在當晚召開記者會說明案件細節及從犯案男子身上搜到的摺疊式小刀及另四件武器,如沒有刀刃的蝴蝶刀、鈎子、刀片和錘子。警方公開這些訊息,就是讓人們了解整個事件過程, 避免不必要的猜疑,讓案件更加透明化。警方也迅速辦案,11日即把犯案者控上法庭並加以還押,以作進一步調查。
總理黃循財和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唐振輝等政要也在社媒體發文譴責,並呼籲人們保持冷靜和團結,以新加坡人的和諧與堅韌精神為彼此提供支持。
新加坡宗教聯誼會在當天深夜也發聲明,對傍晚李光興神父在彌撒期間遭刺傷事故表示十分不安,並促請公眾在這個困難時期給予天主教徒支持。宗教聯誼會文告說:「我們向來展現宗教間的同情和社會凝聚力,現在更是如此。讓我們保持冷靜,在愛與團結中攜手同行。」
其他宗教組織也紛紛發文告譴責這起傷人事件。如新加坡錫克教諮詢理事會、新加坡基督教全國教會理事會(NCCS)、新加坡佛教總會、道教組織——新加坡全真教化協會、新加坡回教理事會、印度教基金管理局、印度教諮詢委員會等都各自發表公開信強烈譴責這起暴力行為。體現了一方有難,各方支援的堅定決心,共同為建設一個和諧的社區,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由此可見,新加坡對任何傷人事件都一以貫之採取零容忍,犯案者更是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回顧過去,新加坡不時舉行跨宗教對話與活動,讓彼此間增強互信與了解。每當國家、社會遭遇一些災害、困難時,各宗教團體都能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各宗教領袖也會同台,為發生不幸的事件一起為社稷消災、祈福,來安定民心。
如2020年10月,新冠疫情下,新加坡天主教會大力推動各宗教團體和平共處與合作,致力於為和平與社會和諧做出貢獻。2024年8月,宗教聯誼會舉辦國慶敬禮活動,各大宗教團體參與其中, 展現獅城包容共處的社會風貌。去年10月,以巴衝突越演越烈,新加坡百名宗教領袖和新加坡宗教聯誼會會員舉行跨種族祈禱會,大家齊聚一堂,為受影響民眾祈禱希望帶來安全與和平。宗教聯誼會呼籲本地宗教社群繼續保持團結。
更早前,新加坡某中學發生學生傷亡事故,本地各大宗教領袖也一道為這起事件舉行特別禱告儀式,為新加坡的安定與所有學生的安全祝禱。大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團結在一起。反映了獅城社會的團結、包容與和諧精神。
還有,幾乎每年各宗教領袖都出席悼念在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佔領新加坡期間死難的平民,併為人類祈禱,祈福世界和平、沒有戰爭。
對多元種族、宗教的新加坡而言,宗教場所傷人事件不僅威脅民眾的生命安全,還會對族群之間的互信以及社會凝聚力造成更大的威脅。然而,教堂發生傷人襲擊事件後,各社群、宗教領袖紛紛譴責暴力襲擊,呼籲民眾團結一心,共同維護多元種族的和諧相處,人民和睦生活。不但安定民心,也不容忍暴力傷人。
在獅城,政府與各個社群及宗教領袖時常舉行公開對話,讓大家都明白族群、宗教和睦箇中利害,清楚表達政府的立場,各族群、宗教共同進步。在基層方面,各社區成立了族群與宗教互信圈。這些基層領袖組成了一個網絡,他們互相認識也相信彼此。這樣,當不幸發生面對嚴峻考驗時,大家就能全民一心,維持族群互信,維護社區的安寧免遭突如其來事件的衝擊。
宗教和諧,是國家、社會、社區安寧的重要一環。新加坡自建國以來,政治領導人都不時向人民提醒宗教和諧的重要性。強調各宗教間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更重要一點是各宗教之間的彼此來往,以增強互信,以及相互了解。正是如此,建國一甲子的新加坡,各宗教組織彼此間都保持着密切聯繫,共同為建設一個繁榮的社稷貢獻力量。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跨族群宗教對話必須不斷推行」。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