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香港要改革——須循序漸進,謀定而後行
來稿作者:藍海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會上強調,香港的改革必須要明白「立甚麼」、「破甚麼」,要因地制宜,張弛有道及拿捏得當。但是,施政報告卻沒有對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向香港官員提出的著力解決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的重大關鍵——「破利益固化藩籬,撬動資本壟斷利益集團固化格局」這個改革的主要議題上作直接回應。當然,沒有正面回應並不等於不要解決,筆者的理解是政府深謀遠慮,「立」字當頭,「破」在其中,施政報告更多的是體現「發展才是硬道理」以及循序漸進、謀定後行的思路策略。
改革於香港而言,可謂任重道遠,筆者因此有四點不成熟的看法,願在此拋磚引玉供各方參考。
一:香港破利益固化藩籬須有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
事實上,如何才能破解資本壟斷利益集團固化格局?具體的方略方法步驟怎麼謀定?至今還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包括筆者在內不少人都懷疑,對這個全球資本主義國家都沒有解決好的世紀固疾,小小的香港有魄力有能耐化解嗎?問題恐怕遠比想像的複雜困難。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的精髓,或者資本主義的基本定義,就是市場的自由競爭和利潤最大化。競爭下的市場如戰場,弱肉強食,汰弱留強,而留下強勝者之利潤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不斷地透過整合發展來擴張資本規模,最後演化成為壟斷托拉斯(Trust)。可見壟斷利益集團的形成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歷史新階段,是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結果。
今天,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日益深化,國際托拉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更廣泛更優化的資源和市場佈局,持續透過在全球進行直接投資,控制關鍵資源和市場,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因此,經濟越蓬勃興旺發展,壟斷現象便越普遍越嚴重。這是資本主義體制本質決定的。香港只要還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壟斷現象便無法避免無法杜絕。
其實,托拉斯型的跨國資本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是一把雙刃劍,既給世界帶來經濟發展機遇,也帶來了政治和社會風險。來自美國商務部的消息稱,據科爾尼(Kearney)管理顧問公司發布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FDICI)報告顯示:美國連續第12年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外資直接投資目的地。可見連這個首訂反壟斷法的資本主義強國都難以抗拒跨國資本,對其愛恨交加,欲拒還迎。香港只是一個小型的開放型經濟體,向來對國際資本的依賴性極強,有能力抗拒悖逆全球化下資本壟斷發展規律和時代趨勢嗎?
事實上,香港不是沒有為反壟斷立法,早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的2012年就訂立了《競爭條例》,並成立了「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可惜的只是這份《競爭條例》著重的是「禁止限制競爭」及「禁止反競爭」,反壟斷定義並不彰明,因此,對香港資本壟斷利益集團坐大未起絲毫阻遏作用。今天在中央要求下香港再提破利益固化藩籬,撬動資本壟斷利益集團固化格局,如果不制定新的有明確針對性的反壟斷法律法規,光靠行政干預顯然解決不了問題。但是,一但立法,標準及範圍如何釐定?如何使香港的營商傳統優勢得以守正創新?如何在維護競爭利益和限制競爭利益之間拿捏分寸取得合理平衡?如何既保障資本市場的自由競爭和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一基本遊戲規則,又能達到反壟斷反利益固化這一改革目標?尤其是反壟斷法訂立後,在面對托拉斯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來港投資,香港如何處理得靈巧恰當,是十分考驗香港政府的政治智慧的。
不難預料,立法打擊資本壟斷和利益固化,必廣泛涉及方方面面利益及蛋糕再分配,面對的問題龐大而複雜。香港在謀定這改革之前,必須有通盤周全的考慮和充分的準備,必須有一套令人信服的創新科學理論指導和正確的步驟路線,否則,反壟斷改革必阻力重重難以成功。
二:香港改革應選擇適當時機
縱觀2024年的香港經濟形勢,新冠疫情引致的困擾和創傷,以及外部環境帶來的阻力,尤其是內地經濟放緩對香港的影響、民心渙散、人才外流、貨幣政策緊縮等問題繼續挑戰經濟前景。一些結構性問題使得消費復甦步伐緩慢,港人大規模北上消費、零售業經營困難,香港的競爭力下降以及香港房地產市場和融資活動(特別是債券發行和IPO)大幅放緩等等,導致香港出現在和平年代從未有過的,連續三年每年超千億之財政赤字,並因此逼使政府一再緊縮經常性開支,竟開始向市民加稅加差餉和考慮限制乃至取銷長者交通優惠等極不平常的舉措以渡難關。
值此經濟低迷,各種不明朗因素疊加而錯綜複雜的艱難困頓時世下起步改革,成功機會是難以令人樂觀的。畢竟有俄國的改革挫折可作前車之鑑。九十年代,俄羅斯就是在內憂外患的時候開啟改革而遭滑鐵盧的。當時俄羅斯剛脫離蘇聯獨立,GDP比以前幾乎減少了過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不斷下降,國內資本外流達百億美元以上,並且歐美國家對俄實施「胡蘿蔔加大棒」的明撐暗踩政策,整個國家的民生、教育、醫療等領域財政開支比重因此大幅下降,國民凝聚力、外交實力等綜合國力全面倒退。然而,這樣的情勢下俄羅斯仍逆流冒失激進,堅持全面掀動改革,加上推行改革過程中缺乏理論和正確的思想指導,導致改革措施不切實際而難以為繼,最終導致失敗收場。俄國的歷史經驗教訓很值得香港引以為誡。
三:廣泛的民眾參與是確保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
香港的改革不能閉門造車,或由政府及少數人包辦,要把全社會調動起來,要集思廣益使改革深入民心,並藉此擴大社會接受度。這方面內地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對香港很有啟示參照意義。內地的改革每當重大決策或制訂規劃的關鍵時刻,中央政府往往會向數以千計的智庫、政府機構、高校、學者、專業人員徵詢意見,甚至會從各類媒體論壇的激烈爭論中了解民眾的願望,吸取民間的智慧,從中膺選發現真知灼見以作釐定政策規劃的參考依據。這樣的決策過程必有更大的客觀性合法性,並取得更多民眾的理解支持配合。由於香港是個開放的經濟體,與世界聯繫廣泛,因此,還須儘量聽取來自海外尤其是華僑華人的評說與建言。
香港改革的議論開始後,積極倡導支持香港改革的「香港01」首次提出香港需要一場改革大辯論之議,無疑是個非常正確有見地、非常Update的好主意。
四:堅持漸進式的改革策略
香港的改革必須循序漸進,謀定而後動,不能操之過急。先試行再全面推開,從點到面,先易後難,摸著石頭過河,逐步發展。漸進式改革的本質是透過小步驟來實現大改變。與激進型改革相比,漸進式改革更具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預測性。它考慮到了社會和經濟的複雜性,考慮到傳統觀念和利益集團的根深柢固,盡可能減少負面效應的衝擊和不確定性,使改革得以穩定順利推進。
漸進式改革是中國改革的成功經驗,對香港的改革有非常大的指導和借鑒作用,香港如果能得其精髓學而致用,相信必能受益良多。
作者筆名藍海,退休前曾任編輯,長期在報章雜誌投稿。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