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一室之不治」難帶領香港成國際創科中心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袁順圍

科技園轄下將軍澳工業邨的數據中心分租官司糾纏多年,最近再有新進展,園方在終極敗訴兩年多後,終對涉事的HKCOLO發法庭傳訊令狀,要求該公司遷出及支付最近半年的額外費用。這次趕走違規「租客」,理應是撥亂反正第一步,可是科技園至今仍堅拒向公眾披露具體糾正措施,惹來不少批評。以公關角度去看,筆者認為,作為公營機構兼本港創科旗艦的科技園刻意「冷處理」事件,只會令公眾覺得有所隱暪,而且董事局完全無問責之意,違背開誠布公做法,這樣下去最後只會失去公信力而被唾棄,難帶領香港成為國家預期的「國際創科中心」。

工業邨(現稱創新園)數據中心分租事件,簡言之就是科技園被指對租賃限制政策理解錯誤,縱容數據中心在違規的情況下以「分租」方式提供出租機櫃服務圖利,園方最終在2022年敗訴。科技園其後一直只低調處理事件,聲稱對有關事宜進行調查,直至去年7月園方首席企業發展總監才公開表示,已逐一檢視3個創新園租戶的實際營運情況,預計未來數月會完成報告。但所謂報告至今沒有公開過,是否有正式審視租戶違規情況,只有園方董事局才知道,筆者也只能於上月從傳媒報道才知悉,HKCOLO被追收半年的額外費用,至於其他涉事租戶如NTT Com Asia Ltd的下場如何,仍是一個謎。

近年政府投放逾千億元發展創科,多次明言科技園及數碼港是本港創科旗艦,而當局每次都動輒以百億元注資入科技園,接受如此大筆公帑,各界自然有合理期望科技園有所作為,並詳細交代工作進度、營運表現及有否善用公帑。可以說,如果科技園是上市公司,納稅人其實就是「股東」,向「股東」交代問責,理所當然。園方董事局如明白這個道理,就應知道處理爭議事件的透明度,絕對是重中之重。然而根據去年尾科技園發出的信函,當中竟聲稱:「未能看到任何理由需要公開披露科技園對將軍澳創新園所有租戶進行的調查全部細節及結果」,反映園方由始至終也完全無視公眾知情權。

無論是數據中心分租案、蘋果大樓案、喵坊逼遷事件等,科技園似乎都抱住「唔使畀公眾知咁多」的態度,以為外界不清楚內部營運情況就毋須問責,高層每年數百萬元年薪繼續袋袋平安。不過,當事件鬧上法庭,例如分租案、蘋果大樓案,園方的差劣管理及縱容違規實況就會原形畢露,這就會變成重大的公關危機,要「拆彈」也特別困難。

分租事件就是最好例子,科技園總是以「拖事訣」及逃避方式處理,翻查近兩年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就科學園及創新園最新發展的討論文件,園方對事件隻字不提,引致外界批評及質疑之聲不絕。歸根究底,這全因園方董事局一直逃避問責,不肯公開交代具體改善方案所致。

筆者認為,主動解釋更多、越早釋除公眾疑慮,才是化解公關危機及有承擔的做法。舉個例子,上述提及的立法會討論文件中,科技園只列出創新園內的4幢多層專用工業大樓租用率數字,但完全無解釋為何2024年的租用率按年全線下跌,其中醫療用品製造中心更由96%急跌至76%,數據技術中心則連續兩年不足50%。可以大膽假設,如果科技園是審計署的受審核機構之一,這些數字已經會被查根問底一番,並且還要交代如何改善令公帑用得其所。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年初曾說,本港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還大手筆支持創科,「因為香港別無選擇,除金融中心、其他中心之外,創科中心的發展非常重要」,故在千億元財赤下,資源最多、獲批土地最廣的科技園肩負的責任之大,可想而知。中學生也讀過「一室之不治,可以天下國家為?」筆者最擔心的是,科技園連小小的創新園也管理到亂七八糟,處處自製公關危機,如何予人信心去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園方當下唯有盡快向公眾承應錯失及清晰交代改善方案,以顯示董事局本身已從錯誤中學習,這樣才能重建公眾信心,真正重新上路。

作者袁順圍從事物業管理近十年,曾任職房屋事務主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