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基層醫療可以作多做什麼?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吳如瑾

今年政府迎來重大的改變,在特首和局長全速推動下,醫衞局籌備多年的基層醫療署終於成立。新部門承接了原有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的工作,在專員彭飛舟和團隊帶領下,現時全面專責管理與基層醫療相關的服務供應、標準制定、質素保證,以及最重要的人員培訓。這是業界和大眾和社會寄予厚望的,也深切相信可以整合跨部門、跨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從而發展嶄新服務和管理模式,相信未來十八區的居民都能接受到更優質的服務。

而過去這麼多年,得益於局方和衛生署對公共健康的持續投資及市民健康教育的普及,香港成功連續七年被評為全球壽命最長的地區之一。但在這個世界紀錄下,我們依然面對著一個還未攻克的難題,就是癌症依然是香港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著實發現越來越多人得到各式各樣的癌症,因此預防和減低風險的第一級預防策略,即減少接觸致癌風險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建基於基層醫療邁步前行,在癌症篩查方面,過去政府確實不斷投入資源,與各個康健中心合作開展癌症篩查計劃,以識別與癌症相關的風險因素並協助市民管理這些風險,但筆者認為應該乘勝追擊。自2004年衛生署與醫療界合作推出全港性的「子宮頸普查計劃」以來,政府在癌症防控方面的努力不斷加大。2016年啟動的「大腸癌篩查計劃」,為50至75歲且無症狀的居民提供私營部門篩查服務。此外,2021年根據專家工作小組修訂建議推出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進一步體現了政府對癌症防控工作的重視。全面防控策略為了更有效地應對癌症問題,香港於同一年正式成立了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制定全面的癌症防控策略,並監督涵蓋預防、篩查、監測、研究及治療等各個方面的工作方向。這些措施不僅反映了政府提升公眾健康水平的決心,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健康保障,政策不停步,市民才能持續感受到那份來自決策者的關心和愛。

在當今都市生活中,女性面臨著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責任,往往無可避免地忽視了自身的健康狀況。而乳癌作為一種常見的女性癌癥,其發病率令人擔憂,在香港每13名女性中就有1人可能在其一生中罹患侵襲性乳癌。研究顯示,在乳腺癌的發病機制中,基因遺傳因素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大約10%的乳腺癌患者是由於遺傳基因缺陷所導致的。攜帶與乳腺癌相關基因變異的女性,其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出十倍。在眾多已知的癌癥易感基因中,「BRCA基因突變」被證實與乳腺癌及卵巢癌有密切關聯。BRCA基因具有腫瘤抑制功能,當這些基因發生突變時,它們失去了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便有可能導致遺傳性乳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其他類型的癌癥。在家族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綜合征中,一旦BRCA基因發生突變,其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概率約為80%,而罹患卵巢癌的概率則介於20%至65%之間。此外,這些家族中的所有成員都有50%的機會攜帶該基因突變。這種情況導致乳腺癌不斷侵襲家庭成員,男性也可能受到影響。

由於BRCA基因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已開始建議具有「家族性乳癌病史」的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是否存在這兩種基因的突變。這一舉措旨在及早識別高風險個體,從而為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方案。在香港,基因檢測技術在過去十年內逐漸普及。透過BRCA基因檢測,六種癌症患者,包括乳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胰臟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及腹膜癌,能夠選擇更精準的個人化治療方案。如果檢測結果顯示存在遺傳性基因突變,則可協助繪製家族病歷圖譜,並提前找到最適合的預防措施。這不僅有助於患者本人,也能為其家庭成員提供重要的健康資訊。從長遠角度看,隨著以地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的社區醫療系統不斷演進,「一人一家庭醫生」的理念將得以實現。希望政府盡快提供精準疾病基因篩查及管理計劃整合至基層醫療系統。而及早做好預防,減低勞動人員和專業人士在事業發展和家庭面對的風險,類似的檢測絕對大大減輕社會負擔,而且也豐富了基層醫療的範疇。

作者吳如瑾,留學英國,熱衷於創新科技、婦女權益、香港經濟發展。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