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維|警惕「反中亂港」標籤的濫用 香港需要更寬容的討論空間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彭意婷

現時香港社會討論中出現了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一些持不同意見的人士即便是出於善意提出建設性批評和建議,也常常被貼上「反中亂港」的標籤。這種做法阻礙社會的理性討論,也會對香港的長遠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將所有批評或不同意見簡單歸類為「反中亂港」是極其危險的,這種做法忽視了問題的複雜性,壓制了社會的多元聲音,更可能導致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意見被忽視。許多被貼上這一標籤的言論,往往是出於對香港和國家的深切關懷,目的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和改善管治。

以近期一些公眾人物的言論為例,他們提出了諸如改善香港國際形象、鼓勵理性集會表達意見、平衡國家安全與公民自由等建議。這些建議的本質是為了維護香港的長遠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與「反中亂港」的指責相去甚遠。將這些建設性意見簡單歸類為「反中亂港」,不僅是對提出者的不尊重,更可能錯失改善施政的寶貴機會。

真正的愛國愛港不應該是盲目的認同和支持,相反,當中應包含對現實問題的深入思考,以及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獻計獻策的勇氣。歷史上,許多推動國家進步的重要改革,往往始於一些看似「激進」或「批評」的聲音。因此,我們應當珍惜這些不同的聲音,視之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濫用「反中亂港」標籤的做法,不僅扼殺了理性討論的空間,更可能加劇社會對立和分化。當人們因為擔心被貼標籤而不敢表達真實想法時,社會的創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這種氛圍下,政府也可能失去寶貴的反饋渠道,導致政策制定與實際需求脫節。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與世界接軌的重要窗口,其繁榮發展離不開開放、多元的社會氛圍。保持香港的獨特優勢,包括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法治精神等,不僅有利於香港本身,更有利於國家的整體利益。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各種建設性的聲音,通過理性對話和討論,共同為香港的未來出謀劃策。

香港的發展需要在各方面取得平衡,單純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社會公平、民主法治、文化多元等方面,難以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當有人就這些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時,社會各界都應以開放的態度傾聽和思考,而不是急於扣帽子、貼標籤。

尤其香港處於關鍵的轉型期,中央也屢提香港需要改革,香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一致、集思廣益。我們呼籲社會各界,特別是有影響力的人士,在評論他人觀點時保持客觀理性,避免動輒使用極端標籤。我們應鼓勵更多元、更深入的討論,用事實和邏輯來進行交流,而不是靠標籤和情緒。

愛國愛港從來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真正的愛國者,往往是那些敢於直面問題、勇於提出建議的人。他們的批評和建議,即便有時會讓人感到不適,但往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只有通過理性討論、求同存異,香港社會能真正凝聚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作者彭意婷是新思維執委。內容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