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建議加大政府撥款力度 吸引創科企業落戶香港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陳傑仁

香港正處於產業轉型的重要階段,現屆政府努力開拓市場,特首和局長們積極出訪多國推廣經貿,各地經貿辦事處積極拉動雙邊和多邊往來,為初創和中小企提供資金、土地等資源。未來香港仍需繼續擴大產業規模,特別是積極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才能繼續在全球經濟競爭中保持優勢。

正如生產力促進局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新型工業化方面可以分為「在港製造」、「總部職能中心」和「製造服務業」三個層次。未來政府和業界需要設立因地制宜智能微工廠、強化香港總部職能、培育知識產權產業、發展綠色製造服務、加快招攬技術人才、創建製造業大語言模型、推廣製造業新形象等。

早年香港的創科發展着重於推動初創,無論是數碼港或是其後的科技園,兩者皆鼓勵年輕人創業,而不是以吸引龍頭企業為主。雖偶然會有「創科獨角獸」,但數量有限,不足以形成一個龐大的創科規矩去支撐香港成為創新港、創科港。因此,未來政府應繼續為香港「搶創科企業」,借鑒周邊城市的成功經驗,加大創科及工業局的撥款,以更進取的撥款及條件吸引海外創科龍頭企業來港發展,讓香港形成一個較為龐大的創科規模,為產業轉型帶來支撐。

舉例說,政府最近落實了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開始招募和鼓勵企業利用創新科技實現智能化製造,推動下游新型工業發展。目前計劃以「1(政府):2(企業)」配對形式,資助最多100家從事策略產業的企業設立智能生產設施。筆者認為計劃出發點是好,但是如果要吸引一些大型內地及跨國企業如華為、百度等來港,有關計劃的資金規模未必足夠。特區政府應考慮將資助上限提高至十億至十五億,並可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分批發放,同時加强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得當。同時,企業前期投資包括土地、建築成本和人才招聘等,特區政府也可以研究如何進行合適的補貼。

要發展創科,推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及新能源科技,特區政府需要展現更大的決心和魄力,加大資金投入,為企業提供更到位的支持。相信在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創科產業一定能夠蓬勃發展,為香港經濟帶來新的收入引擎。

作者陳傑仁是香港廣州青年總會政策研究副主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若不適用,恕不通知。